三月二日,在動力儲能及PACK封裝鋰電項目一期生產車間,工人在給電池組外殼底蓋打螺絲。
3月2日,陽光明媚,在商洛市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看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紅字格外醒目。園區內的動力儲能及PACK封裝鋰電項目現場,4條生產線已投入試產,工人們正在封裝電池、焊接外殼、測試模組……隨著工序的推進,一塊塊鋰電池模組產品被快速生產出來。
“這個項目是通過商洛高新區的海恩動力鋰能公司推薦引進的。去年6月我們開始和企業接洽,當年9月項目就成功入駐園區并進行建設。依托電子信息產業鏈鏈主企業,我們通過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吸引項目入園。”商州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規劃建設科科長張鵬說,“我們堅持‘一企一策’,用足用活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該企業入駐標準化廠房后享受3年免收租金、3年租金減半的優惠政策,實現了‘拎包入住’。”
近年來,商州區著力構建“兩區多園”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深化與商洛高新區融合發展,狠抓園區提檔升級和標準化廠房招商,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步伐,提升產業集聚水平。
動力儲能及PACK封裝鋰電項目就是商州區與商洛高新區進行深度產業鏈接、融合發展的典型項目。
“我們的項目總投資5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使用標準化廠房6000平方米,已建成4條生產線,吸納了周邊50余名群眾就業,今年的目標是實現產值1億元。預計項目完全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80個。”項目負責人、陜西優能美特科技公司總經理王興說。
為了打造企業“成長雁陣”,商州區精心繪制鋰電池產業鏈圖譜,加快上下游企業集聚。
“我們的上游企業就是海恩動力鋰能公司。項目建成投產后,可以充分利用其生產的鋰電芯、鋰電池,打造動力儲能自主終端品牌。比如這種便攜式戶外電源,大家外出野餐時能用到,可以給手機充電、燒水、做飯,還能照明,實用性非常高,性價比也不錯。”在項目現場的展廳內,王興向記者介紹了公司開發的新產品。
在產業鏈下游,商州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同樣為動力儲能及PACK封裝鋰電項目搭建了合作平臺。
“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內有國飛無人機、LED半導體封裝等企業,對該項目生產的動力儲能產品有很大需求。我們通過牽線搭橋推動企業開展合作。此外,我們還將招引一批電子信息類下游企業,提升電子信息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張鵬說。
目前,動力儲能及PACK封裝鋰電項目已經處于試產階段。其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戶外儲能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
“去年12月,我們第一條生產線剛搭建好,就來了100組電動車電池訂單。隨后,又有企業訂了20組叉車電池,訂單金額100多萬元。這類電池因為體量大,單個重達300公斤,制作起來比較麻煩,我們忙到春節前才完工。”王興說,“今年2月,我們給同在產業園的國飛無人機公司制作的10組電池也已經交貨,目前正處于測試階段。”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推進全省‘三個年’活動,以實現招商引資九個突破為抓手,著力招引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推動縣域特色產業實現大發展大提升。”商州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副主任呂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