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繁推中心智能溫室里,技術員張永利(左)和駱小艷正在查看幼苗生長情況
早春時節,位于西安市臨潼區雨金街道的臨潼區番茄(智慧谷)西優番茄制種示范園內,一座座育苗大棚里綠意盎然,園區內外配套設施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目前配套建設的苗床、加溫、噴淋等生產設施已完成安裝,二氧化碳發生器和催芽室設施設備、雜交實驗室設施正在安裝。”在育繁推中心智能化溫室里,施工企業技術人員張鳳友正在認真調試智能溫室系統,苗床上的番茄種苗經過噴淋后,長勢喜人。
“智能溫室建成后,農技人員只需要用手機調整作物所需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參數,系統就會根據大棚里的實時溫度、濕度,來調控循環風機、濕簾和遮陽網等設備。”張鳳友說,番茄的生長全過程會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數據監測,并適時進行調整,春季育苗可以縮短10至15天,夏季育苗可以縮短5至10天。
臨潼區番茄制種歷史悠久,區內現有以生產、育種、研制、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番茄制種企業15家,育成金鵬、秦皇、西優、毛粉、西粉、櫻桃等品牌優質番茄品種40多個,番茄制種年產量3萬公斤,其中小番茄粉果品種的制種約占全國45%的市場份額。
為了把種子這個“芯片”牢牢攥在手中,臨潼區謀劃并啟動了臨潼區番茄(智慧谷)西優番茄制種示范園項目。該項目占地160余畝,總投資3.67億元,年度投資2.85億元。除新建4224㎡育繁推中心智能化溫室1棟,還圍繞綜合樓進行產業展示中心、實驗室、博物館及外立面提升改造。同時對園區內路域環境進行提升,對西咸北環線新市高速出口、油高路、臨閻路灘張十字等路段進行提升改造。
據西安市番茄研究所負責人趙軍賢介紹,示范園的建設能有效提高農業產業的智慧化水平,是實現番茄制種標準化、品牌化的重要一步,既能延長產業鏈、價值鏈,也有利于延展出新業態、新領域,拓寬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我們積極推行番茄制種生產標準化,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提高種子產品市場競爭力,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趙軍賢說,他們將利用番茄智慧谷示范園這個大平臺,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大力發展高水平現代農業,打響西優番茄品牌,打造種養、科研、加工、旅游相結合的融合產業,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綜合效益,讓群眾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據悉,番茄(智慧谷)項目將打造國內種子企業研發經營聚集區、種業產業發展示范區、三產融合發展樣板區。智慧谷發展按照“一核一心兩區一軸”的“1121”發展模式布局定點。即:一核,依托西優番茄制種示范園,建設核心園區,打造技術創新引領核;一心,以櫟陽街辦朝邑村制種企業聚集區為重點,打造種企商業服務中心;兩區,以雨金、新市、櫟陽、徐楊4個街辦為重點,建設萬畝標準化種業基地和千畝番茄制種示范區,打造種業標準化生產區和番茄制種示范區;一軸,以關咸路兩側為重點,積極推進種業與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等功能的整合,打造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軸。
“番茄智慧谷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6.15億元,帶動就業約4000人,區域示范帶動作用更加凸顯。”臨潼區發改委副主任王向宏介紹,臨潼區將通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加強設施制種技術培訓等措施,積極培育番茄制種產業化開發龍頭企業,加速推進番茄產業園智慧谷建設,建立番茄種質資源庫,提升番茄博物館深度和廣度,打造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
為了聚焦推動產業鏈類、鄉村振興類、民生保障類、城市更新類等重點領域項目的推進進程,臨潼區建立了重大項目區級領導專班推進機制。堅持“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推進一批、竣工一批”,推動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保障全區高質量項目有效銜接、滾動推進,形成大抓項目、破解難題、搶干快干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