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冠、千秋、瑞雪、黃元帥、紅富士……在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的保鮮冷庫里,十余種蘋果經過選果線的全方位檢測后,等待包裝、銷售。
南溝村推出的“眾宜優”蘋果禮盒
南溝村位于安塞區西南部,幾年前,這里還是道路不通、通訊不暢的小山村。近年來,南溝村堅持聯農帶農發展新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群眾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勞動實踐教育三大主導產業,探索共富新路。
為了解決土地利用率低、農業基礎薄弱等問題,在“支部引領、企業帶動、合作經營、群眾參與”思路的帶動下,南溝村黨支部和專業合作社對土地進行集中整治,盤活閑置土地資源。
南溝村的黃綿土偏堿性,透水性強,在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因素的加持下,非常適宜種植山地蘋果。
找到了合適的發展方向,還要加快特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南溝村多措并舉,從提高預警能力、提升預防措施、購買農業保險等多方面入手,開展蘋果防凍害工作。村民們采用自制發煙裝置、在果樹上方拉起防雹網等方式,春防凍、秋防雹,最大限度降低損失,確保持續穩定增收。
在山地蘋果上方拉起的防雹網(資料圖)
延安干旱少雨,降水時間較為集中,果樹灌溉用水問題亟待解決。南溝村在全村設計7座蓄水壩,通過排水系統,將雨水有序引入儲存;同時,在山頂建水塔,干旱時,用水泵引水上山。如今,在每排果樹下,都安裝了現代化滴灌設施,大大提高用水效率。
與此同時,南溝村采取精細化管理,推廣“矮化密植”種植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方便機械化耕作,減少人工工作量;推廣“豆菜輪茬”培肥模式,將有機“綠肥”翻壓入土,改善土質,為蘋果產業的發展提質增效。
做大、做優、做強的蘋果產業鏈撐起了南溝村農業發展的“半邊天”。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南溝村創新發展形式,擴展蘋果的銷售渠道。村民們利用新媒體開展直播帶貨,將南溝村的蘋果賣到全國各地,同時,還抓住果樹認養風潮的機遇,推出“我在南溝有棵樹”果樹認養、休閑采摘、勞動教育等活動,將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
村子里建起了民宿酒店、山地摩托等產業項目,不僅促進了鄉村旅游快速發展,也為村民們提供了大量的務工崗位。戶戶有產業、人人有活干,如今的南溝村平均每年接待游客50多萬人,鄉村旅游帶動增收達1.2億元。
“我在南溝有棵樹”活動中待認養的櫻桃樹
荒山荒坡變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又變金山銀山。“2022年,南溝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9500元,近一半都來自蘋果產業,比2014年翻了兩番。”扎根黃土高原十余年,高橋鎮選派到南溝村的駐村干部張紅光談起這里的變化如數家珍。“我們不斷拉長消費周期,4月份,800多畝油菜花吸引游客來拍照打卡;5、6月份,是櫻桃采摘;7月到10月,我們開展夜間燈光秀活動,發展夜經濟,活動可以說是連年不斷。”張紅光說。
昔日的貧困村,憑借“小蘋果”,在黃土高原探索出一條兼顧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蝶變成為延安市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標本。南溝村在陜北地區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答卷中,不斷續寫出富強和美的“南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