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由榆林市氣象局、榆林市科學技術協會、榆林市科技局聯合開展的“氣象科普進校園——小小少年探尋氣象之旅”活動走進榆林高新第一小學的校園。
榆林市氣象學會理事長高娟圍繞2023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天氣氣候水 代代向未來”作了講話發言。高新第一小學副校長郭艷麗對氣象科普人員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四年級五個班的同學們身著統一的校服,戴著鮮艷的紅領巾,在老師的引導下,井然有序地坐在階梯教室。當主持人田田宣布了趣味活動的規則后,同學們一個個生龍活虎,思緒飛揚,小手舉得高高的,爭先恐后地猜謎語、答詩句,完全暢游在日月星辰、雨雪風霜的知識海洋。
氣象工程師李姍姍和張格為孩子們講解了氣象災害和防御避險知識。同學們時而為暴雨雷電帶來的人員傷亡而發出聲聲驚嘆,時而為看到大如雞蛋的冰雹而欣喜若狂;時而為氣象衛星拍出的美麗云圖而瞪大瞳孔,時而為天氣雷達能探測降水粒子而感到奇妙無比。孩子們對氣象知識充滿了好奇,對探索科學充滿了渴望。
在做“雨滴是怎么形成的”科學小實驗時,氣象工程師侯柯然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降水的原理,同學們近距離地觀察了水汽從蒸發抬升、碰并凝結到降落成雨的過程。隨后學生代表們模擬氣象主播現場播報天氣,沉浸式體驗了氣象科學帶來的魅力。
戶外科普環節中,預報員艾軒、李思銳,保障中心王亞軍分別為大家介紹了移動氣象站、便攜式氣象站和手持氣象儀。他們為孩子們演示了氣象觀測儀器的操作使用以及溫、壓、濕、風、能見度等氣象要素數據識別。孩子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紛紛表示長大后要當氣象觀測員。
正值課間時間,不同年級的學生們都駐足在氣象展板旁邊,認真聆聽氣象志愿者們的講解,時不時地主動提出科學小問題。此情此情,我們仿佛看到的是一個個科學家,一個個國家的希望。
此次活動榆林市科學技術協會、榆林市氣象學會為高新一小捐贈《智力七巧板比賽優秀作品集》,風云四號氣象衛星模型、氣象雷達模型、防災減災知識手冊等。學校老師們表示,移動氣象臺進駐校園,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感受到了氣象科技的現代化成果。高新第一小學副校長郭艷麗表示,這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孩子們不僅學到了氣象原理和氣象災害的防御措施,而且掀起了學習科學的熱潮,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另外,由于本次活動全程在網絡直播,開辟了新的宣傳途徑,擴大了氣象科普的覆蓋面,受到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