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陜西省榆林市始終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聚焦鞏固、發展、振興,探索創新"堅持兩業并舉、突出六項重點、堅持四向發力、嚴把四道關口、聚焦四個關鍵”的26444工作法,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堅持兩業并舉——
穩固基礎促增收
緊盯產業和就業,做好增加農民收入的"兩業”文章。出臺產業發展、產業獎補政策,通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村集體經濟、推進"三變”改革等措施,全方位提升產業帶動能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40.45萬畝,實施玉米增密度提單產86.7萬畝,完成馬鈴薯標準化生產60.2萬畝,實現全市2967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收益全覆蓋,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速14.2%。大力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系列活動,通過創辦幫扶車間(社區工廠)、培育就業幫扶基地、鼓勵自主創業、開發公益崗位、"點對點”精準勞務輸送、發放跨省交通補助等,促進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舉辦招聘會27場,幫助就業676人,各類企業招聘就業205人,社區工廠和幫扶車間吸納就業24221人,開發公益崗位安置就業16296人,脫貧人口自主創業136人、參與技能培訓4672人,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14.3萬人,實現就業數量質量雙提升。
突出六項重點——
鞏固成果強保障
聚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兜底保障和移民搬遷后續扶持,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做好控輟保學動態監測和困難家庭學生資助,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全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大病救治率和慢病簽約服務率均達到100%。建立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完成危房改造1028戶、宜居型示范農房建設360戶和抗震改造48戶。安排專項資金2.2億元,建成供水工程730處,解決和改善24.7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市7.6萬脫貧人口納入農村低保、1.17萬脫貧人口納入農村特困供養,織牢織密民生兜底保障網。
堅持四向發力——
強化幫扶聚合力
通過強化揚榆協作、駐村幫扶、村企共建、南北對口幫扶等措施,聚力打造可持續社會幫扶新機制。深化揚榆協作,投入資金2.04億元,實施項目46個,幫助銷售農產品金額2.32億元。實施"村企共建”,204個企業結對幫扶206個薄弱村,幫助建強村級黨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項目、促進勞動力穩崗就業、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支持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開展消費幫扶。開展南北對口幫扶,出臺《關于開展市內區域對口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組織北部6縣市區對口幫扶南部6縣,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嚴把四道關口——
加強監管提質效
堅持把加強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管理作為鞏固脫貧成效的重要舉措,嚴把項目資金入口、審核、進度、資產監管四道關口,促進項目質量和資金效益雙提升。把好項目入口關,聚焦鞏固銜接、鄉村建設重點任務,做好項目謀劃儲備并實行動態管理。2023年,共儲備項目5113個,預算總投資51.06億元。把好項目審核關,優先納入群眾需求強烈、短板突出的項目,提高入庫項目質量。把好項目資金進度關,建立"紅黃藍”資金支出預警和"月通報、季點評、全年考核”制度,通過防止返貧信息系統、財政直達系統監測進度,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和項目實施效率。2023年,已下達中省資金67157萬元,安排項目765個。把好資產監管關,全面摸清資產底數,完善運行管理機制,確保持續發揮作用。
聚焦四個關鍵——
補短強弱抓示范
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聚焦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示范帶動"四個關鍵”,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硬化自然村道路573公里,完成安防工程635公里,鄉村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建設加快推進。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7.2%,快遞服務覆蓋率達99.3%。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類、村莊綠化美化工作有序推進,2.01萬座改廁任務全面完成,1.7萬座問題戶廁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探索創新鄉村治理機制,建立"網格化管理、干部聯重點戶、黨員聯農戶、積分聯獎懲”的"一網三聯”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