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楊凌片區是我國自貿試驗區中唯一一個以推動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交流為主要特色的自貿片區。3月31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自貿試驗區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張健出席并介紹有關情況。
張健表示,6年來,楊凌片區累計形成70多項系統集成性較好的創新案例,其中7項在全國復制推廣,14項在全省復制推廣,17項被評為陜西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在陜西省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方面體現了農業特色。
加快推進種業領域制度創新,促進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明確在楊凌建設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為楊凌自貿片區圍繞種業對外開放開展先行先試解決境外種質資源引進難題提供了契機。圍繞先正達等頭部企業的切實需求,楊凌片區將中轉基地的功能與自貿區、綜保區的政策優勢相結合,加大在種質資源跨境交流方面的改革創新力度,開展引種快捷審批和特殊監管試點,建立生物材料進出口快速審批通關機制和境外重要種質資源戰略儲存庫。
圍繞產業發展推動形成具有農業特色的創新成果,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楊凌片區依托“自貿區+綜保區”不斷擴大在大宗糧食、畜牧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的跨境貿易,促進農業技術創新交流和產能合作;持續探索農業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國際貿易標準互認、國際檢測認證服務、農業金融保險等方面取得新的創新成果,推進與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重要貿易國家的農業標準接軌,努力形成更多全國范圍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不斷提升開放深度,加強區域協同發展。楊凌片區持續深化與省內外協同創新區的交流協作,推進與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的協同發展,實現自貿試驗區與協同創新區在平臺、產業、項目、人才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農業特色,聚焦系統集成,推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張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