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銅川市以現代中醫藥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鏈工作機制的通知》,并通過不定期召開現代中醫藥產業鏈推進會及座談會,協調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中醫藥事業產業呈現穩步發展態勢,現代中醫藥產業鏈碩果累累。
中藥材種植實現規范化品牌化。全力推進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和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做優做強道地藥材產業,圍繞“銅五味”(黃芩、黨參、丹參、連翹、艾草)品牌,各區縣重點打造1—3種優勢道地藥材產業鏈,建成了華潤三九、天津紅日、天士力藥業銅川藥源基地,開展了道地藥材黃芩、丹參全周期溯源體系建設。啟豐農業科技公司中藥材初加工基地獲評陜西省中藥材鄉村振興示范基地。梅香苑農業開發公司菊花種植基地、和豐種植合作社金銀花種植基地申報省級中藥材“定制藥園”。平信種植合作社黃芩種植基地、瑞興博藥公司黃芩種植基地申報陜西省道地藥材生態種植示范基地,目前項目正在評審中。通過不斷推進優質種苗繁育和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建設,我市中藥材產業呈現了規范化、品牌化發展的良好勢頭。
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加快。截至目前,新建和續建中醫藥項目13個,其中穗康植萃中藥提取、國科中標檢測實驗室、飄安醫療器械生產基地項目已建成投產;醫康創谷科技園、康旺生物科技生物制品加工、精英生物科技生物制品加工、藥王故里艾業深加工、中藥飲片鮮切加工、朱老二豐榮醫院等6個項目已完工;秦諾寧康制藥項目廠房及辦公樓主體建設已完成,正在進行廠房道路鋪設、管道搭建及內部裝修;銅川大健康產業園項目生產廠房及研發服務樓深基坑開挖及支護施工完成,正在進行工程樁施工;去年以來累計策劃項目36個,涉及金額72.84億元。其中林藥基地項目已與陜西耀長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初步意向,從杜仲種植、連翹撫育和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合作。
中醫藥加工企業提質增效。全市現有中藥工業企業34家。方舟制藥、興盛德、頤生堂等5家規上中醫藥企業全年產值達12.63億元。天一秦昆制藥總部搬遷銅川事宜正在有序推進,預計2023年底完成搬遷。方舟新廠已重啟施工,正在進行實驗室及凈化車間的設備安裝。
中醫藥科研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建成宜君現代中醫藥產業園中藥材生產及質量控制研發實驗中心、國科中標檢測實驗室。宜君黃精種植基地被評為省級藥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同時開展市級藥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申報工作,并召開專家評審會。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的中西醫結合甲狀腺病診療科研團隊榮獲中醫藥“雙鏈融合”中青年科研創新團隊稱號,申報清肝散結消癭方干預橋本甲狀腺炎的隨機、對照、雙盲、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及機制探索項目等6個省級科研項目,“清肝利癭顆粒”的創新研發及療效機制探索項目獲得秦創原中醫藥創新研發轉化立項支持。
中醫藥流通能力不斷增強。全市流通企業9家,其中國藥控股銅川有限公司作為我市唯一一家線上醫藥流通企業,全年銷售額達1億元。天一合創健康科技公司大健康產品銷往荷蘭、泰國等國家,實現了我市醫藥企業對外貿易零的突破。本草堂公司中藥材購銷業務擴展到甘肅、寧夏等地。
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陣地不斷加強。持續加強全國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教育基地藥王山內涵建設,去年全年吸引一萬余人來銅開展中醫藥研學游活動。4所中小學建成中醫藥科普教室,印制中醫藥科普資料,組建中醫藥文化社團,并開展系列進校園活動。市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作用凸顯,推出養生茶、艾系列食品、保健品等新產品;在天一秦昆制藥、百年壽藥業、興盛德藥業建成中醫藥文化知識角,實現了中醫藥文化科普陣地向企業延伸。投資10萬元在孫思邈針灸醫院建成了具有傳統中醫藥特色的科普文化墻,將作為我市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的亮點。同時以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在建成29家市級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示范項目的基礎上,新建中醫藥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示范項目6家。玉華宮景區建成了中草藥觀賞園,陳爐古鎮景區將中醫藥資源融入陶瓷文化,推出了具有中醫藥健康元素的特色陶瓷文創產品,我市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中醫藥科普及“四進”活動有聲有色。組織中醫藥科普巡講專家、中醫藥企業代表深入金謨小學,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150余名師生識中藥,體驗中醫藥的獨特魅力。組織中醫藥專家在新區馮蘭村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中醫中藥鄉村行活動,現場為300余名群眾提供中醫診療及健康咨詢,發放宣傳品200余個、健康宣傳資料1000余份,活動深受群眾好評。開展了《中醫藥法》進機關活動,在銅川政務大樓大廳電子屏連續一個月播放《中醫藥法》內容及宣傳圖片,讓廣大機關干部近距離感受中醫藥文化。各區縣、各中醫醫療機構均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法》宣傳和中醫藥文化科普活動。去年一年累計開展各類中醫藥義診及宣傳活動16場次,印發各種宣傳資料15000余份,受益群眾10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