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國交前身中央樂團成立以來,始終把弘揚延安精神、傳承魯藝血脈作為首要任務。
國交首任團長李凌1938年赴延安并在魯藝學習,曾任延安魯藝高級研修班研究員;我團著名作曲家鄭律成曾任延安魯藝聲樂教員,在魯藝創(chuàng)作出《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等優(yōu)秀作品,被譽為“軍歌之父”。我團永久桂冠指揮嚴良堃曾師從冼星海學指揮,一生指揮《黃河大合唱》上千場,對《黃河大合唱》有著最權威的詮釋,由嚴良堃主持編訂的中央樂團演出本《黃河大合唱》是流傳最廣的版本。我團老藝術家還有許多從延安走來,新中國成立后更是匯聚了全國音樂界的優(yōu)秀人才。60多年來,國交把紅色作為最亮底色,源自延安,來自魯藝的革命精神已成為國交打造政治過硬、專業(yè)一流藝術家隊伍的有力保證。近年來,國交參與了G20杭州峰會、建國70周年、建黨百年、“七一”音樂會等一系列重大演出,每年舉辦“紅色傳承”“龍聲華韻”等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的音樂會,體現(xiàn)了國交的革命傳承和使命擔當。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延安誕生了國交的初心,也必將為國交完成崇高使命提供強大動力。圍繞今天論壇主題,館團融合高質量發(fā)展,我想結合國交近期具體實踐,從三個方面談談感想。
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力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人物,也是我們國家級文藝院團的重大政治責任。在這一方面,延安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重溫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中央在延安的崢嶸歲月,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yōu)異答卷的堅定信念。所以在延安不但能感受到厚重的革命歷史,也能體會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4月8日至10日,國交近80人在延安進行了三天的專題學習,深刻領會并傳承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從國交自延安走來這段光榮歷史中汲取力量。國交的根在延安,在魯藝,只有培育壯大了根,大樹才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近年來,國交加強了團史研究和整理,在這一過程中挖掘出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比如,即將于本月22、23日上演的交響音樂《沙家浜》就是國交50年前創(chuàng)排的經典作品,被我們挖掘整理并重新搬上舞臺。4月23日,國交團史展也將在北京音樂廳開幕,將展出許多新征集到的寶貴歷史資料。3月30日和31日,我們在和平里舉辦了兩期《老藝術家講團史》藝術沙龍,第一期的主題就是《我們從延安走來-中央樂團的成立》,特邀孟于、章雪萍、李仲平三位老藝術家回憶并分享在延安的崢嶸歲月和中央樂團成立時的點滴故事。讓新一代國交人了解樂團歷史,感受老藝術家在艱苦環(huán)境中展現(xiàn)出來的可貴精神與藝術追求。
從相互合作中汲取力量。明天上午,國交與魯藝共建的國交延安藝術實踐基地將揭牌,這是加強館團合作的最直接成果。根據協(xié)議,國交和魯藝將在藝術實踐、創(chuàng)作采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周年紀念活動、“黃河大合唱國際音樂節(jié)”、助力延安藝術團發(fā)展等方面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