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位于淳化縣的昆侖優佳電纜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械轟鳴,設備運轉,不同型號的電線電纜產品源源不斷流出生產線,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份,產品銷售覆蓋西北、內蒙古等地,今年產銷將迎來新突破。”企業負責人郭雄濤告訴記者。
近幾年,咸陽圍繞打造“544”現代產業體系,出臺《咸陽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咸陽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措施,全面優化全市16條重點產業鏈,以鏈長制為抓手推動產業聚集發展,以培育專精特新為抓手優化產業生態,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積蓄增長勢能,不斷促進民營經濟提速增量、提質增效、提能增智。
培育市場主體,擴大總體規模
深化“三個一批”,全力推動龍頭企業及配套產業落戶咸陽。圍繞招商引資一批,組織召開“民企助咸 共創共贏”“人才興咸 創新發展”等活動,促進民營企業融入產業鏈;圍繞專業孵化一批,鼓勵支持企業建設“雙創”基地和標準化廠房,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300多萬平方米,建成中省小微企業“雙創”基地 11 個;圍繞提升壯大一批,按照“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工作思路,持續優化民營企業培育梯隊,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65 家,上市企業1家。
加快園區建設,促進提檔升級
鼓勵支持縣域工業園區聚焦特色主導產業,引導工業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通過產業融合、轉型升級等方式,推動園區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目前全市有國家級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個,省級認定的專業特色園區5個,升級為省級高新(經濟)技術開發區5個。2022年縣域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85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801億元,入駐企業1009家。
突出問題導向,破解發展難題
常態化開展紓困幫扶活動,“一站式”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聚焦減負降本,有序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全面取消民營企業水電氣接口、碰口、入網等費用,降低企業成本;聚焦融資難題,協調銀行制定“一對一”個性化差異貸款方案,2022 年共為1300戶中小微民營企業提供擔保貸款35億元。
享受政策紅利、傾心保障,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持續迸發,經濟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數量逐年攀增、產能加快釋放、經濟貢獻突出。2022年,全市民營企業及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18.6萬戶,占全部市場主體比重61.6%。規上民營企業實現總產值3511.7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