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更加整潔了,車輛停放更規范了,背街小巷、斷頭路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積極參與文明志愿服務活動……渭南市以“創建為民、為民創建”為宗旨,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擦亮城市文明底色,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下足“繡花”功夫
織就為民畫卷
“城市管理越來越精細和文明,我們這條街也變得越來越漂亮了。”3月25日,渭南市臨渭區居民劉杰為正在東風大街文明執法的執法人員豎起大拇指。
“東風大街門店商鋪多、人流量大,以前流動攤販非常多,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突出。”臨渭區城市管理執法局解放執法大隊網格信息員劉超告訴記者,“自從有了網格化機制以后,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全區共劃分了72個城市管理網格,建立了三級網格管理模式,第一級是管理大隊長、第二級是管理網格長、第三級是管理網格信息員,做到分級管理,層層負責,責任到人,全力激發網格員工作的能動性。”臨渭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市容股股長夏宇斌說。
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2019年,臨渭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學習外地城市管理經驗,創新工作方法,制定措施辦法,啟動推行了中心城市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加大巡查和宣傳力度,加強‘門前四包’責任落實的執法檢查,督促沿街門店經營人員落實責任,做好門前衛生保潔,自覺提醒進店顧客文明規范停車,保持門前道路的通暢。”夏宇斌說。
“規劃整齊的停車位隨處可見,即便是在城區的一些繁華街區,車輛停放也是井然有序。”劉杰告訴記者。
近年來,渭南市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統領,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有序推進。
規范店外經營2.1萬處,檢查餐飲門店油煙凈化器及清洗狀況7538家;設置規范化流動攤點24個、臨時瓜果銷售點30個;查處機動車亂停亂放2.1萬余起,拆除違規設置的護欄、石墩等障礙物306個;嚴格落實建筑工地揚塵管理“六個100%”措施,172家建筑工地全部建立動態監管清單和紅黃綠掛牌制度……如今,渭南的城市面貌和市容秩序大改觀,人居環境大改善,文明城市創建成果不斷鞏固深化。
堅守為民初心
提升城市品位
“以前這條路一步一個坑不說,還比較狹窄,一輛車就把路占完了,自行車都沒法過。現在路修好了,又寬又直,去南湖公園都不用繞路了!”4月6日,73歲的渭南市民王志勇走在師院東路新修的馬路上,話里話外滿是欣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渭南市堅持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覆蓋、四清零、五提升”行動為抓手,集中力量補短板、提品質。
打通斷頭路13條、治理城市內澇點28處、維修道路8.5萬平方米、推進333個老舊小區加緊改造、提升改造背街小巷17條、新增停車位6015個、新建公廁67座、配置垃圾分類投放設施3000余套、建成垃圾中轉站3座、翻修刷白城區主干道老化墻體8.9萬平方米……渭南市的城市規劃越來越好,市民的生活品質有了質的提升。
近年來,渭南市積極探索文明實踐之路,著眼于凝聚民心、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堅持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文明城市創建全過程,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載體與新平臺,不斷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鞏固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原來不太愿意出門,現在社區活動多,送文化、送知識,休閑娛樂活動豐富多彩,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老有所樂’。”4月7日,白水縣堯禾社區居民黃忡孝說。
“群眾需要什么,我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開展什么。”堯禾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喜紅告訴記者,“堯禾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有11支志愿服務隊伍近300名志愿者,文明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包括道德講堂、平安建設、尊老愛幼等,已開展各類實踐活動上百場。”
截至目前,渭南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3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247個。
匯聚志愿服務精神
凝聚文明創建力量
“您好,請您在等候區內等待,切勿闖紅燈。”
“您好,騎電動車時須正確佩戴頭盔。”
……
在渭南市的街頭巷尾,人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抹“志愿紅”:他們在人流量大的街道手持小紅旗,引領行人快速通過十字路口,勸阻闖紅燈的行人及非機動車,告訴更多的人在“車讓人”的同時還要“人守規”。
如今,“志愿紅”已成為渭南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道亮麗的風景線是渭南市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的縮影。
近年來,渭南市不斷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搭建工作平臺,讓文明的力量持續發力。
“亂張貼的小廣告沒有了,樓道的衛生也干凈了,志愿者不僅美化了小區環境,還為我們帶來了文明衛生知識,我們十分感謝。”4月6日,渭南高新區西慶屯村小區居民穆金勝說。
為進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水平,扎實推進渭南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程,陜煤集團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多次組織開展志愿服務進小區活動。
“西慶屯小區由于建設時間久遠,環境亟待提升。”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工作部副部長曹海峰告訴記者,“我們積極與小區聯系共建,在美化小區環境的同時向居民普及衛生知識,提高居民文明素養。”
120多個市級部門的6600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堅持每天深入城區29條主干道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活動;542名“小喇叭”宣講志愿者,堅持走街串巷宣傳普及文明創建知識,深受群眾好評……無論是黨政部門的志愿者,還是社會志愿者、國企志愿者,都在為渭南市的文明創建工作奔波,他們走到哪里,就把文明實踐行動帶到哪里。
文明是永不褪色的城市符號,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今年是渭南市創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之年,渭南市將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以決戰決勝的精神狀態打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