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榆林榆陽區巴拉素鎮將伙場空閑地作為落實鄉村振興“5+3”工作機制的“末端陣地”,全力推進產業發展、生態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等重點工作,打造致富伙場、干凈伙場、生態伙場、文化伙場、和諧伙場,讓廣大群眾共享鄉村振興紅利。
4月19日,記者來到巴拉素鎮大順店村看到,村民們正忙著領取剛剛運來的山楂樹苗,掛滿汗珠的臉上難掩喜悅的心情。他們要趁著種植的黃金時節,把山楂樹苗種在自己家的伙場盤子里。
“我們每家可以領30株山楂樹栽在房前屋后,用于發展伙場經濟,這些山楂樹不僅能夠美化我們的環境,結了果實后還能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收入。”巴拉素鎮大順店村村民王建忠說。
在巴拉素鎮三場村,新鋪的鄉村道路整潔平坦,直通村民的家里,徹底改變了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況,極大地改善了出行環境。
“去年,我們村組把沙地收回集體,劃定每家每戶8畝的伙場面積,大家都響應政府的號召,開始發展伙場經濟,建設了羊棚、牛棚、草棚等,在房前屋后栽種了花果樹經濟林,還給每家每戶硬化了道路。”巴拉素鎮三場村組長樊生舉說。
近年來,巴拉素鎮將伙場盤子改革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突破口,通過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小公園“四園建設”,推動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美麗宜居,探索形成“伙場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全力打造美麗宜居示范鎮。
“今年,我鎮按照區委區政府高質量發展伙場經濟的決策部署,立足三場、大順店、大旭呂、白城臺四個伙場經濟示范村,從兩方面發力高質量推進伙場經濟。一方面將繼續推進家庭幸福樹栽種,因地制宜引導群眾種植北部草灘區適宜的海紅果、杏樹、山楂等經濟林果,建設一批小果園、小花園,發展林下養雞等特色養殖業,全力打造生態伙場經濟。另一方面將在實施‘三改合一’的基礎上,探索推進伙場經濟示范村‘六化達標’行動,通過獎補政策,引導群眾硬化入戶道路,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讓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更加美好。”巴拉素鎮鎮長杜夢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