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一定要科學配比,每畝用43%戊唑醇10-20毫升或15%三唑酮70-100克或25%三唑酮30克或25%吡唑醚菌酯15-30毫升......”旬陽市甘溪鎮鎮農業站負責人一邊示范,一邊耐心講解。
近期,氣溫逐漸回暖,冬小麥處于抽穗期至揚花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小麥條銹病等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連日來,甘溪鎮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群眾做好小麥“一噴三防”田間管護,確保為夏季小麥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走進桂花樹村糧油示范基地,一株株綠油油的麥苗舒展著沉睡了一冬的懶腰,沐浴在溫暖的春光里,郁郁蔥蔥、生機盎然,處處孕育著豐收的希望。放眼望去,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或鋤草施肥或噴灑農藥......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在糧油示范基地里,農技人員一邊噴灑配制好的藥劑,一邊講解要領:“噴藥要均勻周到,噴霧時要調整好噴頭與植株的距離,手動噴霧器保持在30~50厘米、機動噴霧器保持1米左右距離,這樣可使藥霧更好更大范圍漂落吸附在植株上,提高防治效果。”語言通俗易懂,現場群眾熱情高漲、躍躍欲試。隨后,在農技人員“手把手”地指導下開展噴灑。
“從小麥種植初期,只要我們有技術需求,鎮上就會依據我們的‘點單’,安排各類農技人員前來‘點對點’開展技術服務,今年我們有信心把自家的冬小麥管護好,取得大豐收。”現場群眾信心滿滿。
田間課堂“長本領”,群眾增收“底氣足”。下一步,甘溪鎮將持續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就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小麥管理技術進行培訓指導,為群眾送“干貨”、傳“真經”。同時,通過現場講解技術要領、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力爭把小麥管護技術普及到戶、宣傳到人,全面提高小麥管理水平,持續為鞏固糧食生產“蓄能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