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商州區中藥材小鎮——夜村鎮,處處綠意盎然,散發著濃郁的藥香。在李河灘村中藥材基地,藥材種植大戶代發陽正忙著對種植的藥材進行管護。“我通過流轉土地,種了20多畝柴胡、10多畝黃芩,一年下來收入還挺不錯。”
李河灘村以坡地為主,土壤肥沃,適宜黃芩、柴胡等多種中藥材生長。近年來,李河灘村大力實施“藥材興村”戰略,不斷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狠抓千畝規范化種植基地建設,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900畝。
“去年,我們還發動村內剩余勞動力300多人利用荒山荒坡種植連翹1200畝,帶動群眾增收,推動全村中藥材產業附加值快速提升。”李河灘村村委會主任王剛說道。
沿著李河灘村一路向前,在312國道沿線隨處可見群眾加工中藥材的身影。在鄰近的代街村眾義康中藥材合作社,務工群眾正幾人一組,把加工好的中藥材打包裝袋。
眾義康中藥材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主要從事丹皮、桔梗、板藍根、柴胡等中藥材的加工和收購,并將其銷往安徽、河北等地的中藥材市場。同時,作為代街村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還常年吸納周邊群眾在此務工。
“合作社一年能加工、收購上千噸的中藥材,最多時能有四五十名群眾在這里務工,主要從事清洗、加工、打包,一年收入2萬多元。”合作社負責人代建輝說道。
近年來,夜村鎮按照“育、種、管、產、加、銷”一體化生產經營思路,大力發展以丹皮、黃芩、柴胡、桔梗等10多個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產業,種植面積達1.65萬畝,產值可達760萬元。目前,已形成以古路峪黃芩、高橋丹皮、李河灘柴胡3個中藥材專業村,輻射帶動全鎮31個村發展中藥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