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渭南市委宣傳部召開“二十大精神在東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記者 李文斌攝
本報渭南報道(記者 李文斌)4月25日上午,渭南市委宣傳部召開“二十大精神在東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大荔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盧高昌以《堅持雙輪驅動推進大美大荔新發展,聚焦三個率先譜寫共同富裕新篇章》為題,作主題發布并答記者問。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與輿情信息科科長張紅紅主持發布會。
盧高昌介紹,2022年以來,大荔縣緊緊圍繞“大美大荔共同富裕”目標,聚焦“雙輪驅動”“三個率先”,統籌推進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品質城鄉、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五個新突破。一是縣域綜合實力實現新突破。2022年全縣生產總值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增長6%,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60億元,招商引資、限上零售總額等多項指標穩居全市前列,獲評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優秀等次。二是工業園區建設實現新突破。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8戶,全縣規上工業企業達到74戶,經開區單月稅收增長200%以上,分子工業產業基地被認定為省級化工園區,正威納米、西安瑞聯等一批高質量產業項目落戶大荔。三是農業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10萬畝以上,大荔縣晚播小麥獲得豐收,作為典型被央視深度報道。首位產業冬棗產值突破65億元,大荔縣獲評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全市唯一。四是城市面貌更新實現新突破。韋羅高速實現通車,建成城區“四縱四橫”骨干路網,城市框架擴大到18平方公里,成為全省老舊小區改造示范縣、全省排水防澇治理試點縣。五是民生福祉改善實現新突破。民生支出年均增長8.45%,“教育強市”考核排名全市前列??h級三大醫院各具特色、齊頭并進,每萬人擁有醫務專業技術人員數88人、擁有床位數66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省級法治政府示范縣創建位居全省前列。
特別是今年以來,大荔縣牢牢把握全省“12346”目標任務,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個年”活動、市委“四個注重”部署要求,聚焦“工”“農”兩個關鍵要素深耕細作,綠氫生產基地等重大工業項目成功簽約,我縣被評為全市“工業發展先進縣”。堅持把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搶抓春耕生產“黃金期”,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全省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全省水庫移民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為我們加快建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全國共同富裕樣板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是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大荔縣將堅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抓手,圍繞全省“三個年”活動要求,緊扣“大美大荔共同富裕”戰略定位,聚焦“雙輪驅動”“三個率先”,扎實開展“七個專項工作”,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和數字經濟,全力建設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的“核心區”,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10%左右。
聚焦農業興縣,推動產業振興取得更大成效。圍繞“率先建成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目標,堅持以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大荔核心區建設為抓手,加快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噸糧田4萬畝、單產提升示范田1萬畝,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確保全年糧食增儲5200噸。謀劃建設五大產業聚集區,即建設55萬畝糧食產業聚集區、30萬畝冬棗產業聚集區、10萬畝冬棗和5萬畝高石脆瓜產業聚集區、5萬畝黃花菜和10萬畝紅蘿卜產業聚集區、20萬畝設施果蔬產業聚集區。招引國企央企,在沿黃區域規劃建設全省最大的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加快秦創原“一委兩心一園”建設,年內秦創原大數據中心、孵化中心建成運營。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家庭農場10家、示范合作社20家,支持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小農戶提供全程生產服務,新增服務糧食面積8000畝。
堅持工業強縣,推動經濟發展邁出更快步伐。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倍增,扎實開展實體經濟振興專項工作,持續壯大“1+1+N”產業規模,挺起大荔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加快園區擴容提質。充分發揮經開區新區分子工業產業基地政策優勢,加快推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建設,化工園區投資不低于100億元。大力開展“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實施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努力實現“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推進產業補鏈延鏈。圍繞9條重點產業鏈培育“鏈主型”企業,夯實“鏈長”責任,全力打造新材料、精細化工、食品工業、商貿物流、新能源五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做大工業經濟總量。圍繞16個工業倍增項目,持續深化“幫企紓困”,做到“一企一策”精準服務,確保完成36.8億元年度投資任務。
加快消費升級,推動商貿文旅激發更大潛力。堅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努力讓消費熱起來、經濟活起來。一促進消費快速增長。落實促進消費增長三年行動,定期舉辦電商培訓,逐步實現“一村一品一網紅”,力爭網絡交易突破30億元。加快商業體系建設。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等下沉農村,建成縣級商業核心區1個、鎮級商貿市場示范點4個、村級商貿行業便民示范點8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啟動建設魏長城遺址、豐圖義倉安防工程,改造提升岱祠岑樓,持續推進沙苑景區保護開發。加快“同州文化綜合體”項目建設,啟動創建1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組織舉辦旅游推介活動5場次。
緊扣品質提升,推動城鄉建設展現更新面貌。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縣城補短板提品質、鄉村固基礎強功能,打造渭南區域副中心城市。全力推進城市系統更新。加快城東新區、同州生態新區開發建設,縣文化藝術中心、城東新區停車場年底建成,同州新區中小學一體化學校主體完工。持續優化城鄉路網格局。完成4條縣鄉公路拓寬改造,實施沿黃公路養護工程11公里,年內創建四好農村路市級示范鎮1-2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建設330千伏大荔變電站,完成洛北改水配水管網改造等供水工程8個,建成村級污水處理站5座。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不斷提高縣域林木覆蓋率。
突出民生提質,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實進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把群眾的事辦實辦好。打造教育強縣。以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為抓手,打造智慧校園5所、家校合育示范校10所。完成新高考綜合改革,保持中高考成績位列全市第一方陣。建設健康大荔。加快推進分級分類診療,打造縣級區域醫療副中心2-3個,基層診療量達到60%以上。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推進健康大荔19項行動和8類健康細胞示范建設。兜牢民生底線。全面落實中省市就業扶持、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保障等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多層次救助體系,年內新增城鎮居民就業5200人以上、勞動力轉移就業5.5萬人以上。
今天的大荔,有興農的優勢、有強工的基礎,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的“核心區”,定位為工業主導型經濟板塊,給予了建設渭南區域副中心城市的重任。我們將對標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和市委“四個注重”要求,以開展“七個專項工作”為載體,全面深化“雙輪驅動”“三個率先”,下大氣力、爭創一流,奮力譜寫大荔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