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認真落實穩健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求,引導內蒙古金融機構聚焦自治區‘五大任務’建設,在保持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的基礎上,持續發力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為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資金保障。”4月26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23年一季度全區金融運行情況及金融支持自治區經濟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李慶旗介紹說。
當日,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貨幣信貸管理處處長李永澤、國際收支處處長范月霞、調查統計處處長馬杰文也分別就一季度金融熱點數據進行了解析,并回應熱點問題。
金融活水 滴灌“五大任務”建設
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向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再貸款、再貼現154.4億元,同比多放73.9億元,
撬動金融機構新增涉農貸款874.2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1116.2億元,同比分別多增603.7億元、779.5億元。2022年至今年2月份,7家金融機構運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發放貸款223.2億元,支持企業43家。今年前2個月,全區累計發放春耕備耕貸款492.2億元,同比增長17.6%。
李慶旗表示,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關于推進落實“五大任務”各項工作部署,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明確“一方案、三行動、四工程”(重點產業鏈1+N金融服務方案、金融“貸”動綠色發展專項行動、春耕備耕金融服務專項行動、跨境人民幣暖春惠企專項行動、“節水貸”融資服務工程、民營小微企業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金融助力創業就業工程、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工程)的金融支持總體思路,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優化信貸結構,用好用足各項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五大任務”涉及的行業領域,支持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信貸投向了哪些領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內蒙古全區奶業、肉業、羊絨、風電裝備、生物制藥等16條重點產業鏈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貸款余額1607.3億元。
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貨幣信貸管理處處長李永澤表示,為更好支持重點產業鏈,中心支行針對產業鏈確定了10家金融服務主辦行和輔辦行,“一鏈一策”量身定制產業鏈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按照“一鏈一方案”模式,創新推出適合不同產業鏈的信貸產品,合理確定企業融資規模、期限、利率和還款要求,為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提供差別化融資服務,多舉措推動金融助力自治區做大做強重點產業鏈。
拓寬渠道 減少企業“腳底成本”
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內蒙古新增了“出口信保保單融資”場景,利用出口信保保單融資場景為3家企業融資320萬元人民幣。在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銀行風控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國際收支處處長范月霞表示,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出口信保保單融資”場景試點是在今年3月正式啟動,3月31日,中國建設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通過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出口信保保單融資”場景,成功為二連浩特市某貿易公司辦理保單融資業務,標志該場景在內蒙古地區成功落地。
范月霞介紹說,“出口信保保單融資”場景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實現外匯局、信保公司與銀行間的數據聯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升銀企融資效率。一方面,實現企業線上出具承保通知書、檢驗報關單,核驗歷史承保記錄,操作便利,流程簡化,免去企業往返銀行、提交紙質單證的繁瑣流程,辦理時間從傳統的3-5天減少到2小時。切實減少企業“腳底成本”,有效提升融資效率。另一方面,依托該平臺,銀行通過“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能夠充分掌握企業經營及投保信息,有效提升工作質效。
保障“三農” 涉農貸款快速增長
本次發布會上,全區涉農貸款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成為記者關注的重點。
今年3月末,內蒙古涉農貸款余額10414.1億元,同比增長14.9%,較去年同期加快10個百分點,高于各項貸款增速5.2個百分點;比年初新增874.2億元,同比多增603.7億元,新增額占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達64.8%,較去年同期提高31.6個百分點。
從投向看,農林牧漁業貸款新增242.5億元,同比多增111.2億元;農戶貸款新增189.2億元,同比多增131.1億元;農用物資和農副產品流通貸款新增140.3億元,同比多增109億元;農產品加工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新增131.8億元,同比多增106.8億元。
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調查統計處處長馬杰文表示,全區涉農貸款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展現了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全力保障農業、農村、農民資金需求,聚焦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涉農貸款快速增長為內蒙古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