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在中央監控室監控、處理各項數據。
4月24日,記者走進銅川海創環境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看到,1條日處理能力為5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產線正在開足馬力運行。在中控室內,操作人員通過大屏實時監測垃圾焚燒處理的各個環節、各項數據。
“我們采用的DCS系統(分散控制系統)在國內屬于領先水平。該系統監控非常全面,對系統鍋爐運行壓力、溫度等一系列數據在線實時監控,異常數據出現時也能夠及時預警。”該公司技術人員唐方毅說。
銅川海創環境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處處長吳相春告訴記者,該項目配置一臺15兆瓦發電機組,采用現代先進的焚燒工藝技術,焚燒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爐渣、飛灰、滲濾液進行水泥窯協同處置,改變了傳統的垃圾填埋處理方式,生活垃圾通過焚燒“變廢為寶,持續發電”。
高科技智能系統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也實現了更高效率、更加環保的垃圾焚燒發電效果。“在卸料車間,每天都有80多輛垃圾清運車將全市區域內的生活垃圾運到這里集中焚燒處理。通過感應門等自動化裝置,車輛可以實現自動出入、自動卸車。”吳相春說,“垃圾清運車進入廠區將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進行5至7天的發酵處理,保證垃圾焚燒熱量的穩定。然后垃圾通過行車抓斗到爐膛里焚燒,再將焚燒產生的熱量通過鍋爐和汽輪機轉化為電能,最后并入國家電網。”
據介紹,該項目是銅川市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自2021年10月投入商業運營后,已處理生活垃圾22萬噸,發電量8000余萬千瓦時。經折算,該項目每年可減少2.5萬噸標準煤用于發電,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6.44萬噸。
“我們的發電技術,能夠有效降解二噁英,全程封閉處理、無臭氣擴散,不用分揀垃圾,不用添加燃料,發電量高,實現了垃圾焚燒發電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覆蓋范圍,為建設幸福美麗銅川貢獻力量。”該公司總經理梁金說。
據了解,該項目的投運既可以保證銅川區域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為企業帶來利潤,又可以減少用于垃圾填埋所占用的土地,還可以有效控制生活垃圾對大氣和土壤造成的污染,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