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安海關所屬渭南海關指導下,陜西聚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首單自營進出口貿易,實現公司外貿業績“零”的突破。
受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陜西渭南的外貿企業普遍反映訂單減少、成本上升、生產經營壓力增大等諸多難題。為此,渭南海關積極應對,認真落實海關總署、西安海關穩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優環境、暢通道、壯產業”的思路,不斷提升服務外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渭南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
用心“優環境”
谷朊粉又稱活性面筋粉,其蛋白質含量在80%以上,且氨基酸組成比較齊全,是營養豐富、價格便宜的植物性蛋白源。近日,以生產谷朊粉為主的陜西豐倉原糧食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郝鑫喜憂摻半:一方面,開年以來,公司訂單接踵而至;另一方面,貨物到港后,時有因船期延遲導致電子底賬過期而無法正常通關的情況。懷著憂慮忐忑的心情,郝鑫聯系到渭南海關。
渭南海關查檢二科科長雷菲接到郝鑫電話,立即向上匯報。按照第一時間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的要求,渭南海關關長李亞榮立即協調西安海關職能處室開展數據分析和綜合研判。研判結果認為,谷朊粉性質穩定耐存儲,質保期長,可將原來21天的檢驗檢疫有效期延長至60天。
“沒想到海關這么快就解除了我的后顧之憂,一季度,公司順利出口谷朊粉844噸,貨值1169萬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7.1%和85.1%,為今年的業務拓展開了一個好頭,極大地增強了我們開拓的市場信心。”郝鑫高興地說道。
4月10日,該關通過新上線的屬地查檢業務管理系統,為白水縣潤泉現代農業公司申報出口的蘋果“云簽發”陜西省首份檢驗檢疫證書。該公司業務員杜芬說:“以前申領證書花在路上的時間少說也得5個小時,現在5分鐘不到,真是太方便了”。
用力“暢通道”
近日,渭南外貿企業生產的罐頭、膠鞋、太陽能電池等產品乘坐“渭南+長安號”中歐班列在陣陣轟鳴中跑出“一騎絕塵”的速度。
陜西拓日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貨值1.9億元的太陽能板順利搭乘陜西省首趟中印鐵海聯運班列出口印度,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與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簽定了長期合作協議,各項優惠政策均向我們陜西企業傾斜,我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中歐班列’的紅利。”
據了解,今年以來,渭南海關積極支持渭南鐵路口岸功能建設,促進“渭西歐”中歐班列持續穩定發展。該關聯合商務局向關區20家企業面對面問需,“一對一”解題。針對企業集中反映海運訂艙難、成本高等問題,該關邀請西安國際港和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專家,現場為企業規劃高效運輸路線,助企降低成本。同時,積極與口岸海關加強合作,促成與多地市口岸部門協作交流,充分發揮海關與地方政府部門的合力,為企業建平臺、廣交流、促發展,支持企業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全面開拓國際市場。
用情“壯產業”
近日,富平永輝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重5.9噸的柿餅和陜西大元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重1.4噸的櫻桃,經渭南海關監管合格放行,為澳大利亞和迪拜等國送上一份“東方甜蜜”。渭南是以果業為主的農業市,果業市場涉及上百萬果農。
為促進果業發展壯大,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渭南海關積極落實海關促進外貿保穩提質一攬子措施,實行專管員“一對一”工作機制,指導企業精準對接國外市場準入要求,開設屬地查檢“綠色通道”,試行“5+2”預約延時服務,快速驗放通關。
李亞榮介紹:“我們制定了服務清單,為企業在政策宣講、業務指導、快速驗放等方面的訴求提供‘點單式’服務,支持渭南特色農產品持續擴大出口。2022年,渭南農產品出口貨值5.6億元,比上年增長85.5%。今年一季度,渭南農產品出口勢頭持續向好,共出口農產品貨值1.8億元,同比增長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