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渭南報道(記者李文斌)5月9日,渭南市委宣傳部召開“二十大精神在東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白水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維軍通報了白水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與輿情信息科科長張紅紅主持發布會。
白水,地處關中平原與陜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全縣轄7鎮1街道辦123個行政村16個社區,面積986平方公里,總人口30萬。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美麗白水、打造白水新形象、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我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省市工作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以打造白水新形象為目標,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美麗白水建設為主線,大興學習之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興真抓實干之風,走在前,創一流,奮力譜寫新時代白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同口徑增長1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5%和6.5%。
突出穩定增長,抓實項目擴大有效投資
一是抓深項目謀劃。堅持前瞻布局、審慎決策、做精前期原則,策劃包裝重大項目60個以上、縣級項目庫年儲備量150個。二是抓實項目建設。嚴格執行《政府投資條例》《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堅持領導包抓、專班推進、集中開工帶動,年內陜投關中新能源數據中心等新建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陜投330KV匯集站等39個項目建成投用。截至目前,總投資143.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8.9億元的66個縣級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7.9億元。三是抓牢項目招引。聚焦“蘋果、白酒、煤炭、清潔能源、文旅康養、裝備加工制造”六大產業板塊,整合招商力量,組建“6+1”產業招商組,積極運用投行思維、鏈式思維、閉環思維,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和定向招商。裝備制造業組、能源產業組赴北京、西安等地開展叩門招商活動;蘋果產業組赴海南參加了第三屆海南熱帶水果產業博覽會暨春季果品交易會,現場推介白水蘋果產業;白酒產業組赴四川、貴州等地考察白酒企業并洽談合作項目;文化旅游組赴海南參加了海南國際文創周,現場推介白水秦川宿集項目。截至目前,累計外出叩門招商12次,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3億元。四是抓細項目服務。創新建立“政務藍”幫辦代辦品牌,設立綜合窗口,建立咨詢申請、幫辦代辦、評價反饋三項機制。推出110件高頻事項“一次性告知單”、26項服務指南“二維碼”,組建了縣鎮村三級代辦隊伍。目前已幫辦代辦事項200余件。五是抓強項目承載。把高新區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健全完善高新區管理體制機制,編制高新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實施水電氣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推動“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和“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儲備土地700畝以上。堅持優化增量和盤活存量一體推進,確保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一期項目建成投產,海儀循環經濟產業項目主體完工,蘇陜協作產業園、秦創原孵化基地等開工建設。
突出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縣建設步伐
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堅持“一辦十組”工作推進機制,常態化開展防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深入推進易地搬遷后續扶持,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精準落實產業就業、教育醫療、兜底保障等措施,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二是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落實“田長制”,守牢37.6萬畝耕地保護紅線。鞏固拓展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建成高標準農田5萬畝,糧食產量達到12萬噸以上。三是做優蘋果特色經濟。127家龍頭企業深度嵌入8條產業鏈條,突出抓好種植、品牌和深加工,著力優鏈強鏈。投運蘋果未來園。新建脫毒苗木無菌培育圃2000平方米、繁育基地100畝,完成高接換優和瑞陽、瑞雪、瑞香紅新品種推廣1.2萬畝,新增果園托管3萬畝。四是強化產業聯動發展。鼓勵支持發展蔬菜瓜果、食用菌等設施農業,建設設施大棚3000畝以上,發展花椒2000畝、中藥材3000畝,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堅持“農牧結合、以牧促農”,建成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項目,生豬出欄45萬頭以上。五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規范土地經營權流轉,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家。完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推動農村集體資產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在每個鎮辦打造1-2個集體經濟標桿,年收益50萬元的村占比達到10%。
突出工業倍增,打造現代產業集群
一是做大做強白酒產業。發揮杜康酒廠龍頭帶動作用,釋放萬噸基酒一期項目產能,建成杜康酒業二期5000噸基酒項目,推動白酒產業深度嵌入全省全產業鏈條。以杜康酒業和白水杜康品牌為引領,以擴大基酒產量為目標,鼓勵引導縣內18家酒企抱團發展、融合發展,形成產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品牌統一化、銷售多元化的發展局面。年內成品酒產量達到1.7萬噸左右。二是充分釋放煤炭產能。緊抓煤炭產業新供給、新轉型機遇,完成西固煤業120萬噸產能擴增,推動兩處煤礦轉進入聯合試運轉,力爭朱家河煤礦復工開建,完成北部煤田總體規劃和環評初審。年內煤炭產量達到250萬噸以上。三是加快建設能源基地。緊盯“雙碳”目標,推進陜投等500兆瓦光伏、華風100兆瓦風電項目并網發電,中電建等180兆瓦光伏、中能等100兆瓦風電項目開工建設。年內全縣新能源總裝機突破1000兆瓦,發電量達到6億度以上。四是加力做大制造產業。支持中交天和、雁中制衣穩產達效,力促中交天和西安裝備制造公司遷至白水、雁中制衣二期啟動建設。年內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億元左右,稅收實現5000萬元以上。
突出優勢特色,全面提振現代服務業
一是多措并舉提振消費。大力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支持白水豆腐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引導“辣子湯”、“豆腐瓢”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小吃走出白水。著力拓展消費場景,引進打造高端商業綜合體,實施建設五星級酒店,擴大“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特色商業街區1個。二是加速促進文旅融合。高水平編制倉頡廟景區融合發展實施意見,成功舉辦2023年谷雨倉頡文化系列活動。開工建設倉頡廟文化旅游景區環線道路提升、武莊村文旅融合項目,推動倉頡廟創建4A級景區。建成林皋湖漁業基地,力爭秦川宿集項目核心區完工。旅游綜合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三是推進發展開放經濟。發揮交通區位優勢,積極融入西安都市圈、西渭融合發展格局,集聚一批龍頭果業、物流電商、加工企業,建設西北蘋果交易物流集散地,年內電商交易額爭取突破14億元。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推動蘋果、白酒等特色產品搭乘“渭西歐”專列走出國門,外貿進出口額達到1.8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200家。
突出協同高效,統籌推進城鄉一體發展
一是科學優化城鄉布局。完成國土空間規劃、中心城區控制性詳規、城市總體設計編制,統籌布局產業、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實施鎮村規劃編制五年行動。創建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2個國家級傳統村落。二是全力改善城市面貌。完成兩條高速引線綠化,建成口袋公園14個,新增城區綠化面積3.9萬平方米。實施城區適度亮化工程,點亮城市夜景。開工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及體育場館,建成投用非遺館。改擴建城市燃氣管網2公里,新增供熱面積10萬平方米。實施城區雨污管網改造提升等項目。三是深入開展鄉村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完善鎮級污水處理廠配套設施,完成改廁5000座,探索農膜回收、秸稈資源化利用機制,垃圾、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50%以上,“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垃圾處置體系基本建立。
突出民生改善,竭力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一是統籌推進社會事業。實施普通高中提升項目,強化高考綜合改革投入保障,鞏固提升義務教育成果,新建幼兒園1所。開工建設縣醫院門診樓,加快推進縣醫院傳染樓項目,建成中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二是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持續推進穩崗擴崗,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加大欠薪治理力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投入運營智慧養老平臺,建成投用中心敬老院。三是從嚴環境保護。以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抓手,持續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大舉措,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渭北固溝保塬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白水縣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嚴控農業面源污染。扎實整治“五亂”,完成營造林3.6萬畝,當好橋山生態衛士。四是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扎實開展煤礦、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城鎮燃氣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堅決遏制較大安全事故發生。全面開展大督查、大接訪、大調研活動,強化責任處訪、依法治訪,推進信訪矛盾源頭治理和重復信訪化解。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養老詐騙、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