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團在華清宮景區參觀、采訪。 (記者王旭東攝)
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計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蕩氣回腸的故事。這里的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
5月14日,氣勢恢宏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和驪山腳下的華清宮景區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國-中亞峰會外媒記者團。
記者團成員感慨“若非親眼所見難以想象”
“這里有中國最大的‘地下軍隊’,他們長什么樣子?”當日下午,剛一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廣場,記者團成員對兵馬俑充滿了期待。
在導游的帶領下,記者團首先來到面積最大的兵馬俑一號坑。東西向呈長方形的一號坑,總面積14260平方米,主要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隨后,記者團成員分別參觀了三號坑和二號坑。其間,記者團成員紛紛用“嘆為觀止”“超乎想象”“印象深刻”來描述兵馬俑帶給他們的震撼。
參觀中,每位記者都佩戴有電子耳麥。他們把自己的疑問通過翻譯告訴導游,再由導游予以專業的講解。很快,大家就了解了關于兵馬俑的故事。
“兵馬俑是如何燒制的?”“經歷了怎樣的發掘過程?”隨著導游逐一給出答案,外國記者紛紛表示“太棒了!了不起!”“表情完全不一樣”“看到兵馬俑實物真是神奇!”
“真是令人難忘的中國印象,氣勢恢宏歷史深厚,若非親眼所見難以想象俑坑面積之大、陶俑數量之多、規模如此巨大。兵馬俑再現了令人震撼的場面!”來自哈薩克斯坦國家廣播電視公司Khabar24電視臺的記者阿吉爾·包塔瓦耶夫說。
“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采訪之旅”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華清宮景區,南倚驪山,北面渭水,是唐代帝王游幸的離宮別苑,因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備受矚目。
此時的華清宮景區,石榴花開正紅,綠蔭清風拂面。景區仿唐建筑、身著漢服唐裝的游客、別具一格的園林風光讓記者團成員一路參觀了解,一路打卡拍照。九龍湯、貴妃漢白玉雕像、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晚霞亭……一位哈薩克斯坦記者感慨地說:“在美好的風景里參觀了解華清宮景區,仿佛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大唐盛世的風采。”
華清宮景區是在唐華清宮遺址基礎上修建的,是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近年來,景區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實景演藝。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以驪山、宮殿為背景,湖面、亭臺為舞臺,聲光電技術和實景山水相互融合,講述了千年前的愛情故事,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盛唐風韻。
參觀過程中,來自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新聞廣電綜合中心的記者烏樂潘·貝佳琳娜專門換上了具有中國元素的絲綢套裝。游覽期間,她高興地說:“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采訪之旅,我要把在西安的所見所聞、所行所感,告訴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讓更多人了解西安的歷史文化和動人故事。未來,我希望還有機會來到這個令人震撼又感動的城市。”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