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來陜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陜西的發展掌舵領航、把脈定向。西安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從未止步,毫不松懈!
回望來時路,更知向何方。西安市干部群眾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轉化為造福人民的務實舉措,以“趕考”姿態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踔厲奮發、勇前行。如今,我們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的足跡時欣喜地發現高瞻遠矚的藍圖擘畫,已然成為這片土地上人們前行的指南和路標,描繪出一幅幅瑰麗生動的發展畫卷。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安光機所時強調:“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
參與大國工程 貢獻西安力量
今年3月初,“太空里的一把火”迅速登上新聞熱搜,這把“火”來自夢天實驗艙的燃燒實驗。這把“火”的光學設備——燃燒診斷光學子系統,正是出自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安光機所”)。同樣在夢天實驗艙上的激光干涉形貌測量儀和氣體密度光學測量儀,也是西安光機所基礎研究領域首次成功進入太空的有效載荷。
積極參與國家重大航天任務,打造“國之重器”,西安光機所始終牢記為國建功的使命。去年,西安光機所在“大國工程”中更是突破了一系列難題:空間激光通信的星上應用取得重大突破;深度參與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夸父一號”,成為唯一一家同時參與三項有效載荷研制的單位;首次作為衛星總體成功發射試驗二十二號B星……西安光機所所長馬彩文表示,研究所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自力更生,通過建立大部制科研體系,整合科研力量和資源,加快科技創新,增強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能力。
“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切實加強基礎研究,打造西部原始創新策源地和創新人才高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馬彩文說。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關穎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安博物院時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建設智慧博物館 講好文化遺產故事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博物院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
8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牽掛、殷切囑托,激勵著西安博物院不斷進取。僅在2022年,西安博物院就新接收文物337件組,完成一般陶俑藏品5371件組、級別藏品8類2538組2830件的賬物核對工作,建立260件文物的電子檔案,完成41冊古籍保護修復方案并申請立項。
讓文物遺存不再躺在庫房“沉睡”,而以生動鮮活的方式講出自己的故事。8年來,西安博物院不斷加大博物館的原創展覽策展力度。2022年,西安博物院“絲路琉光——從地中海到長安的古代玻璃藝術”展覽及原創展覽“花月醉雕鞍——大唐金鄉縣主展”等精品展覽吸引游客紛至沓來。2023年,西安博物院繼續推進博物館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加強智慧博物館建設,做好博物館“五進”工作,開發完善品牌教育項目,拓展線下線上教育新陣地,推出系列精品展覽,共同推進西北工業大學博物館建設,拓寬西安博物院輻射帶動范圍和文化服務半徑。
西安博物院黨委書記甘洪更表示,西安博物院將進一步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傳播,講述好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遺產故事。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孫歡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二〇五所社區時強調:“社區工作是一門學問,要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管理鏈條,提高服務水平,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居民有“醫”靠 服務接地氣
“五一”前夕,記者走進在雁塔區電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區衛生服務站二層的中醫館,看到中藥房內,醫護人員正在審方、抓藥;診室外,前來看診的病人有序排隊;診室內,中醫科副主任醫師董建黨正在問診開方。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二〇五所社區主要的服務功能區,中醫館正是其中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關懷讓大家倍感振奮。2021年8月,中醫館搬遷新址,不僅面積擴大了10倍,設置了中藥房、煎藥室、治療室等,還新添置40余臺中醫治療儀器,每天可以開出400至500服藥,能夠滿足群眾大部分的中醫診療需求。今年2月17日,交大一附院與雁塔區共建的國家醫學中心,中西醫協同創新中心落戶二〇五所社區衛生服務站,6名專家定期坐診,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和預防保健指導等服務。
“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服務能力,把社區各項服務做精做實做細,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好每一位居民。”二〇五所社區黨支部書記嚴春梅說。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楊春燕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安城墻時強調:“這是世界級的寶貝,要保護傳承好。”
城市發展與歷史遺產保護的典范
在城墻下,撫摸凹凸滄桑的磚墻,如觸摸歷史;拾級而上,在城垛處遠眺,看城市在時代發展中日新月異……此時此刻,我們都能體會到城墻守護者們秉持的高度文化自覺性,對文物精心呵護,對歷史超然尊重。
這些年來,西安城墻全線完成了文保展示、交通改造、生態提升、文化復興、城市發展5個方面的巨大蛻變。2018年,西安市城墻·碑林歷史文化景區成功晉級國家5A級旅游景區,西安護城河成功入選第十八批國家水利風景區;2020年10月,經過西安城墻人17年接續努力,提升改造后的護城河及環城公園全線貫通;2022年10月,西安城墻“數字化助力西安城墻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入選2022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實踐十佳案例,成為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傳承的標桿……一項項國家級榮譽,是對城墻守護者的肯定與贊許,是對西安這座城市保護城墻遺址初心的認可。
面對全國諸多城市遇到的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共性難題,西安城墻探索出一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現代化和諧共生的路子,將歷史遺址無縫銜接式地融入了城市生活圈,堪稱世界范圍內的遺址保護典范之作。作為城市會客廳的永寧門,《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實景演出恢復;風和日麗時,環城公園內,群眾賞春色、觀游船,怡然自得;城門下則是年輕市民游客們狂歡的小型LIVE現場,最前沿的流行音符在空氣中燃燒著,與城墻對望著,這是古今交融的夢幻時刻,這是市井生活里最搖曳生姿、最引人入勝的樂章。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職茵實習生劉睿捷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大唐不夜城時強調:“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商復市。”
越夜越繁華
2020年4月22日,來陜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大唐不夜城,體民情、聽民生,為整個文旅行業的復蘇帶來了非同尋常的底氣和信心。三年過去了,大唐不夜城的煙火氣滿血回歸,成為西安全新的文化旅游名片,蜚聲海內外。
2023年春節過后,大唐不夜城街區的情景互動演出“盛唐密盒”忽然爆火,短視頻平臺上,粉絲高達170萬。為了搶占有利地形到臺上回答問題,有的觀眾提前一兩個小時去排隊。從“不倒翁小姐姐”到“盛唐密盒”,大唐不夜城掌握了“流量密碼”,仿古建筑作為背景,沉浸式體驗超級有趣,讓人感受到了主題樂園般的“一站式”貼心服務。
現在,文旅產業全面復蘇,大唐不夜城街區也積極推出創新舉措。“今年我們上新了《雁塔題名》《大唐婚禮》《四大才女》等演出,在加深街區唐文化屬性的同時,也為各方游客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的視覺盛宴;大唐不夜城將緊隨‘文旅+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新推介+新文創+新消費’的發展方向,打造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以文化內容拉動商業消費。”大唐不夜城街區負責人介紹。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張靜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安交大時強調:“‘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弘揚“西遷精神” 創造新的功績
走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一輛嶄新的掛車靜靜停在眼前,引來眾多師生的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材料學院院長單智偉介紹說,西安交大與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踐行陜西省“科學家+工程師”聯合創新項目運營機制,構建創新聯合體,經過6個省份15家單位的大力協作,歷時500余天成功研制出了我國首輛鎂合金輕量化掛車,并于4月23日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成功交付!
據了解,該車鎂合金用量超過800公斤,相比原鋼制方案綜合減重近1噸,可顯著提升公路貨運經濟效能,有望培育千億級輕量化專用車市場。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西安交大考察,與西遷老教授和西安交大師生親切交談,勉勵他們要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今年是西安交大建校127周年暨遷校67周年。當年“打起背包就出發”的老一輩西遷人鑄就的“西遷精神”,經過歲月沉淀,早已成為一代代交大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印記。
時代之需,我之所向。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表示,西安交大將持續深化“三全五育”育人體系,堅持“四個面向”,大興調查研究,強化有組織科研,在強化基礎、推動融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執著的奮斗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全體交大人新的卓越貢獻。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任娜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陜汽控股時強調:“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以智能賦新能 全面穩鏈補鏈強鏈
4月的渭河北岸,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車輛穿梭的汽車產業園里,一如既往地繁忙。
這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源于三年前的那個春天。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考察的第一站,就是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三年來,陜汽控股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重要指示為引領,搶抓機遇、創造機遇,加快創新、加速發展,新技術不斷積累、新產品不斷推出,為新時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走進陜汽控股汽車總裝配廠,內飾車間主任季翔如往常一樣穿梭忙碌在生產線上。”季翔告訴記者,“目前,在陜汽控股汽車總裝配廠總裝線上,每345秒就有一輛常規車型下線,流水線單班產能為115輛/班,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2022年4月22日,陜汽新能源重卡基地投產,通過打造集約化、生產精益化、裝備智能化、物流信息化、管理可視化的全新智能化重卡基地,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以智能賦新能。
多措并舉使陜汽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今年一季度,陜汽銷售各類汽車超過3.4萬輛,同比增長23%,跑贏行業大盤,實現首季“開門紅”。作為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陜汽以“四新”重要指示為引領,以信息化、智能網聯為支撐,以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為契機,全面穩鏈補鏈強鏈,不斷優化產業鏈生態,為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穩定器”“壓艙石”作用。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黃曉巍
2021年9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安奧體中心時強調:“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
辦一場會 興一座城
2021年9月15日,灞河之濱,建筑形態取意于石榴花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場,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在此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開幕式并宣布運動會開幕。
“牽手”全運會,令西安得到了一次從顏值到精神、從民生紅利到運轉機制的提升,留下了“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珍貴遺產。作為主賽場的西安奧體中心,于2022年6月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同年在此舉行的西安市首屆社區運動會三人籃球總決賽,也拉開了奧體中心承辦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的序幕。
“全運紅利”也包括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水平的國際賽事,今年4月,西安再度因為一場國際賽事為世界所“聚焦”。作為代表世界跳水運動最高水平年度單項賽的2023年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西安站比賽,不僅是今年我國舉辦的首個國際頂尖體育賽事,也是西安舉辦的規格最高的國際單項體育大賽,西安再次交出“滿堂彩”答卷。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運”。水潤萬物,生生不息。如今在灞河之畔,盛開的“石榴花”,無疑給充滿活力、氣象萬千的新西安又嵌上了一顆璀璨明珠。建設賽事名城,西安的“底氣”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