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東關街道以做優做強特色產業為抓手,突出品牌建設、設施升級、聯農帶農、融合發展“四舉措”,走出特色產業領航、農民顯著增收新路子。
品牌建設助力提質增效
東關街道深耕轄區三十余年蔬菜種植歷史,對標市場認可、群眾信賴、品質優良,著力打造“太公苗”“鮮爾美”“綠康”等東關蔬菜品牌體系,以優質優品助推轄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積極承接全市蔬菜春季生產管理現場推進會,品牌建設取得新成效。年內,2萬噸西紅柿、黃瓜、大蔥、西葫蘆等優質蔬菜銷往甘肅、河南等省市,市場美譽度得到新提升。東關街道積極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以“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格局,推動各類經營主體共同打造品牌、維護品牌、使用品牌,共享品牌建設紅利。
設施升級建設現代農業
東關街道圍繞打造國家蔬菜產業集群和寶雞市近郊“菜籃子”基地目標,積極跑項目爭資金,全力推動蔬菜種植設施升級改造。年內投資1100萬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2處,新建裝配式日光溫室、大跨度拱棚26座,扶持大戶發展設施蔬菜400畝。配套建設的連棟溫室育苗項目、農業產業冷鏈項目,均在延鏈補鏈強鏈中發揮顯著作用,現代農業發展初見成效。目前,太公廟北新路設施蔬菜產業園已動工建設,有望在下半年菜品上市創收。
聯農帶農促進增收致富
東關街道通過集體經濟示范引領、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家庭農場廣泛參與,引導群眾進行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共同“蔬”寫美好“錢”景。年內新發展設施蔬菜1200畝,露地菜530畝,全街道蔬菜產業年產值預計突破2500萬元。轄區內合作社、農業企業積極吸納當地懂技術、會作務、能吃苦的優秀菜農參與蔬菜種植管理,就近就地實現就業500余人,人均年增收2.58萬元。全街道共有218名脫貧勞動力通過蔬菜種植或者在產業園就近就業實現穩定增收致富,其中吸納監測戶6戶8人。
融合發展打造美麗經濟
東關街道以“三產融合”發展為導向,著力打造特色鮮明、業態豐富、聯結緊密的“美麗經濟”發展新格局。以雙碌碡村市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為依托,引進兄弟羊莊、雅處燒烤、艷陽天、老城小院等特色美食,大力發展民俗、觀光、康養、餐飲、垂釣等多種休閑業態。以“蔬菜研學”“親子采摘”“周末休閑”為主題,圍繞綠康農業示范園、鮮爾美育苗種植基地、鮮趣農業示范園等園區,舉辦形式多樣的產學研活動,形成產業融合互動發展良性局面。年內,接待觀光、采摘、研學、休閑游客人數突破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