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國-中亞峰會外媒記者團走進楊凌示范區,先后來到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和楊凌菲格莊園,與楊凌“熱情相擁”,實地感受現代農業之美,領略農業科技魅力。作為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楊凌示范區肩負著推動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發展、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光榮使命。26年以來,按照“核心示范、帶動旱區、服務全國”定位,楊凌在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示范推廣、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的先行之路。
上合之禾“茁壯成長”
在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外媒記者團了解了楊凌建設發展歷程,重點了解了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發展、種業發展、農業國際合作、跨境商品展示交易等方面情況。外媒記者團邊走邊看,拍照、記錄、交談,用筆尖和鏡頭記錄著楊凌的特色亮點。
“咱們在種業發展作了哪些貢獻,有沒有與哈薩克斯坦交流合作?”參觀途中,來自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的記者向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協良問道。
“我們選育的良玉系列品種,幫助農民增產700億元,其中,良玉99被農民認為是‘臺風刮不倒’的鐵桿玉米品種。后面有機會,我希望廣泛開展農業國家合作交流。”宋協良回答道。
“近年來,我們加強中國—中亞海外園區建設,目前,我們已經有烏茲別克斯坦節水示范園、吉爾吉斯斯坦農業科技示范園、北哈薩克斯坦州立大學農業科技示范園,分別在節水自動化、精準灌溉、信息遠程監測、蘋果新優品種、蘋果生產模式、主要農作物種植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鄒宇鋒向外媒記者團介紹說。
2020年以來,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成員單位,招收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柬埔寨等國家的國際學生;承擔了上合組織國家政府官員和技術人員培訓任務;與幾內亞、烏茲別克斯坦分別開展專業教育合作項目,成立了中國幾內亞水利工程學院和古利斯坦國立大學現代農業學院;在哈薩克斯坦建立“現代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在烏茲別克斯坦建立“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示范基地”,共同培養國際農業、水利類技術人才。
近年來,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楊凌自貿片區+農業綜保區“兩區一基地”的政策疊加優勢不斷彰顯,上合組織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加快建設,上合農業基地經貿投資促進中心、塔什干商品交易中心、上合生活館、京東俄羅斯國家館等投入運營,楊凌農高會、絲博會、上合組織農博會交易活躍,成果豐碩,推動陜西蘋果等特色農產品搭載中歐班列遠銷上合。愛菊農產品加工物流園“新型訂單農業”合作模式,讓更多上合組織國家優質農產品走進中國,成為農業產能合作的典范。
2020年以來,創新開展了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遠程農業技術教育培訓29期,累計3萬余人次在線學習。2022年楊凌出口拖拉機、灌溉設備、蘋果等約400萬元;進口綠豆、玉米和皮革等約5200萬元。在烏茲別克斯坦建成上合農業基地(中國)陜西商品交易中心,展示交易農特產品、小家電以及瓷器等商品……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三年多來,在構建農業技術交流平臺、開展農業生產培訓示范、推動農業產業務實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受到了上合組織各國的普遍歡迎,基地實現了從“重大倡議”到“重大平臺”,從“愿景規劃”到“現實成果”的突破性進展。
智慧農業“吸引眼球”
在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外媒記者團參觀了陽光服務中心和智能溫室。自動控溫控濕、平臺式管理、超大跨度大棚以及AGV戶外無人運輸系統......看著種植在“貨架”上的生菜、西紅柿和應用的新技術,記者團成員們直呼“驚奇”,贊嘆連連。
“我被這里的智慧農業所震撼,希望楊凌能繼續加強和我們國家在農業方面的合作。”阿富汗巴赫塔爾通訊社的記者Mohammad Alef Ansari說。
經過多年建設運營,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充分發揮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科教資源優勢,加強面向國內及上合組織國家間的農業技術交流,已接待培訓國內外政府、科研院所、涉農企業代表30萬人次。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中提到:發展智慧農業合作,加強節水、綠色和其他高效技術應用和先進經驗交流。
目前,園區已形成了陽光智慧服務中心、智慧農業展示區、高效農業產業化區、智能冷鏈物流區等“一心五區”的發展格局,形成了“12345”技術體系,即12種設施農業溫室技術,3大栽培管理技術,4大服務功能、5大環境控制技術系統,集成1100多種新品種、新裝備、新技術,對上合組織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發展設施農業,均可起到示范培訓帶動作用。近年來,以智慧農業交流為紐帶,楊凌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源源不斷地“飛”出國門。通過上海合作組織現代農業實訓基地,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入了現代農業的“中國元素”。下一步,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將不斷創新,把園區建設成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平臺,國內一流的智慧農業示范推廣平臺,楊凌同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間現代農業合作平臺,共同在開展農業人才培訓、加強技術交流、促進農業產能合作方面深度合作,為推動國際農業交流合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現代果業“多點開花”
在菲格莊園,外媒記者團詳細了解了關于無花果產業、陜西蘋果產業、陜西獼猴桃產業等發展情況,對楊凌現代農業的種植理念贊嘆不已。來自塔吉克斯坦“阿維斯塔”通訊社記者表示:“感覺很震撼,尤其是育種技術,希望以后有機會,將這些技術也能引進到我們國家。”
記者了解到,憑借楊凌豐富的農科教資源優勢,近幾年,菲格莊園在無花果種植研究、技術交流、培訓示范方面打造出了整套成熟的服務體系,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無花果產業研發、推廣和國際交流基地。2022年,在位于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州的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中,楊凌菲格莊園積極開展無花果良種苗試種,在線培訓當地產業工人30人次,讓帶有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的“金種子”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下一步,我們計劃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進行無花果種苗的組培實驗和良種繁育,并搭建、發布上合組織無花果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將無花果產業在“一帶一路”地區鋪設開來,力爭到2030年形成“1+6+N”的無花果產業鏈國際合作推廣格局。”楊凌菲格莊園負責人劉琳文說。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陜果集團,三方共建了楊凌果業創新中心,聚焦國際果業現代育種前沿,建立了以蘋果、獼猴桃等為代表的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研究、品種選育、試驗生產和產業化應用創新體系,開展技術創新、研發攻關和成果轉化。與此同時,楊凌示范區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將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絲路沿線國家,促進了受援國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實現了互利共贏。多年來,楊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全力建設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和正在推進建設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8個、產業園區8個,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累計培訓110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楊凌已成為中國農業領域國際合作交流創新的重要平臺,為世界農業奉獻了“中國經驗”。作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國家隊”,楊凌將以科技現代化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緊盯農業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奮力建設“三區三高地一基地”,全力打造中國農業科技現代化改革創新先行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