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渭南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曉勇,渭南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振鑫,渭南市發改委主任趙曉軍出席了發布會,圍繞“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全力建設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主題。本次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單紅主持。
會上,渭南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曉勇表示要堅決落實中省決策部署,錨定“建設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這個總體目標,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力推進渭南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他對第一季度渭南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做了介紹,內容如下:
今年一季度,渭南市生產總值實現452.87億元、同比增長2.6%。1-4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總的來看,渭南市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平穩回升良好態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個年”活動要求,聚焦大抓項目、大抓環境、大抓效能,持續抓好各項工作。
聚焦大抓項目,筑牢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堅持以高質量項目建設牽引經濟高質量發展,謀定動快、鉚足干勁,扎實推進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確保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
一是高點站位、系統謀劃,項目質量穩步提升。堅持產業項目引領,精心謀劃儲備,不斷做大做優項目“盤子”。今年全市安排省市級重點項目500個,總投資3500億元,年度投資1200億元。其中,產業項目170個,年度投資587.9億元,占全市投資計劃49%。緊扣15條重點產業鏈,依托8大產業集群,謀劃重大產業項目253個,總投資1176億元。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儲備重大項目1402個,估算總投資2712.3億元。其中,政府類投資項目855個,總投資710.3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305個,總投資587億元。
二是健全機制、加快進度,項目推進強勁有力。制定高質量項目推進年實施方案,出臺評價考核辦法,確保活動走深走實。堅持“一月一開工、一縣一主場”,組織項目集中開工5次,開工重點項目271個,總投資522.2億元。堅持“月排查、月研判、月調度、月通報、月督導”工作機制,建立市縣項目謀劃、儲備、開工、投產“四張清單”,加快推動項目建設進度。截至4月底,500個省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435個,完成投資466.8億元,占年度計劃38.9%,超序時進度5.6個百分點。
三是做優服務、強化保障,項目要素精準到位。優化項目審批流程,積極推行“容缺+承諾制+并聯審批+全程幫辦代辦”工作模式,連續3年實現一季度市級重點項目市域內手續全部辦結目標。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有限資源保重點”,開通重點項目土地、環評審批“綠色通道”,今年已獲批項目建設用地5000余畝。深化政銀企合作,實現重點項目融資對接全覆蓋,已促成18家銀行機構與42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項目融資授信金額近200億元。
四是主動出擊、精準招商,項目后勁持續增強。牢固樹立大抓招商鮮明導向,修訂完善相應的考核體系,制定印發招商計劃,倒逼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強化領導干部帶頭招商,緊盯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精準對接考察南粵基金、廣州雙橋等企業,重點就中聯重科、氫能產業等項目進行深度對接。據統計,1-4月,市縣兩級主要領導帶隊招商50次,對接項目325個。我們堅持“招大引強”與“延鏈補鏈”相結合,全市省域外招商引資項目289個,到位資金416.3億元。
聚焦大抓環境,筑牢高質量發展“硬基礎”
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發展“頭號工程”,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十項重點工作,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第一項工作進行安排。圍繞市場主體關切,持續優服務、增效率、強保障,以“政府有為”推動“市場有效”。
一是狠抓工作落實,打造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出臺了營商環境突破年實施方案,實施“專班化推進、清單化分解、統籌化調度、機制化保障、績效化考評督導”工作機制,建立5方面37項任務118條工作要點月度臺賬,形成各方主動參與、上下齊抓共管良好格局。配套制定周調度月分析季考核方案、線上線下協同融合宣傳方案、典型經驗打造工作方案,明確考核標準、細化考核任務、強化激勵舉措,確?;顒釉鷮嶉_展。一季度,全市市場主體營商環境滿意度達到94.39%。
二是破除機制障礙,打造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10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102項與企業緊密相關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按照一表申報、一窗出件,企業開辦時限控制在1個工作日以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渭南作為全國第3個取消施工圖審查環節的城市,時限再次壓縮10%以上,位列全國第3位。建立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向企業推送工具包、政策包301項。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推廣,提供7×24小時全天候、無假期查驗服務,確保企業快速通關。
三是堅持惠企紓困,打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聚焦企業熱點難點問題,用心用情精準服務,幫扶市場主體健康發展。先后推出“跟蹤服務連心卡”“審批業務便民卡”,組織包聯幫扶干部1498名,深入開展“雙包一解”活動,解決實際問題480個。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集中開展入企服務,指導37家企業完成線上申報。制定納稅服務措施108條,90%以上的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372項涉稅業務。目前,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余額達到14.82億元,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長16.4%。
四是強化過程監管,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持續提升監管水平,切實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突出市場化、法治化,制定《預重整案件審理工作指引》,有效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深入實施“雙隨機、一公開”,聚焦八個重點領域,扎實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建立全省首個12345“企盼渭來”服務熱線,企業訴求辦結率100%,滿意率95.6%。探索市縣兩級“大事化小、小事變好”多元化調解機制,各類糾紛解決率達到90%以上。
聚焦大抓效能,筑牢高質量發展“硬保障”
把“作風硬、本領強”作為干部隊伍的鮮明標識,一刻不停加強干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激勵廣大干部競相爭當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弄潮兒”。
一是提升政治素質。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各級黨委常委會的第一議題以及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的核心內容,全覆蓋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輪訓,教育引導各級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全市各級各部門共舉辦學習班185期,分級分批培訓科級以上黨員干部1.1萬余人次。
二是提高能力水平。以換屆后新進縣鎮黨政領導班子的年輕干部為主體,大力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專業能力提升計劃,分領域分層級開辦科技創新、現代產業、招商引資等專題培訓班次,著力提高干部專業水平。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化蘇陜和福渭干部交流、縣域經濟、工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通過選派干部在創建一線淬煉、到項目建設主戰場鍛煉、去企業一線擔任駐企聯絡員等方式,讓干部在實踐中增強能力、提高本領。
三是強化鼓勵激勵。將作風建設成效作為考核各縣(市、區)、市級各部門的重點內容,加大項目建設、營商環境等重點任務的考核通報力度,做到以考促干、以考促效。制定《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若干措施》,大力推進公務員、事業單位及時獎勵全覆蓋,對在項目一線、攻堅前沿作出突出貢獻的,優先提拔重用、優先表彰獎勵,從而激勵干部能為、善為、敢為,讓干部在“三個年”活動的賽場上爭做會干、能干、敢干、苦干、快干的“實干家”。
下一步,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省決策部署,緊盯全年目標任務,抓住經濟恢復關鍵期,堅定信心、主動作為,持續做深做實做優“三個年”活動,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進一步聚焦大抓項目、大抓環境、大抓效能的強勁勢頭,努力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展示渭南的新作為和新形象、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