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涉公司糾紛專業合議庭及商事案件速裁團隊;高效推動破產糾紛實質化解;堅持“善意文明執行”及時修復企業信用;貼心守護服務特色產業發展……近年來,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統籌立案、審判、執行各領域各環節,積極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以有力司法保障讓企業心無旁騖抓發展,持續擦亮“營商環境最安康”金字招牌。
主動對標,找準司法服務的發力點
該院圍繞強化高質量項目硬支撐、夯實營商環境硬基礎、加強干部作風能力硬保障等3個方面,提出了司法服務保障“三個年”活動走深走實的29條過硬舉措。
在案件辦理中,該院審結涉知識產權案件182件,依法審理“鳯牌鳳香20年”不正當競爭案,嚴懲“傍名牌”“搭便車”等違法行為。妥善審理涉及富硒食品、秦巴醫藥、紡織絲綢、毛絨玩具等安康傳統和新興產業案件,助力建強“產業強市”主引擎。
安康兩級法院常態化開展“民營企業大走訪、大服務、大保障”活動,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座談會18場次,發布營商環境案例13件,送法進企業180余次,全力護航區域特色產業發展。
府院聯動,助力破產企業涅槃重生
為深化“府院聯動”機制,實現行政與司法良性互動,安康法院與市委政法委、市工商聯、市司法局聯合成立非公有制企業法律維權服務中心;與市工商聯簽署聯動工作協議,建立民營企業商事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建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與市發改委、市司法局聯合建立價格爭議協商解決機制,推動價格爭議的訴前化解。
“我們要求全市法院在辦理破產案件中,明確承諾破產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30天,無產可破等符合簡易審理條件的破產案件一般在6個月內辦結,以此依法高效推動破產糾紛實質化解,實現債權人、債務人、股東、社會多方利益共贏,促進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企業轉型升級。”安康中院副院長范化冬說。
善意執行,護航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隨著安康高新區經濟迅速發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境凸顯,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租賃合同、買賣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等涉金錢債務糾紛增多。
高新區某電子廠是重點招商企業,是用工和納稅的大戶。最近,該電子廠發現其采購的原材料存在質量問題,遂拒絕按原合同協議金額向供貨商付款,引發糾紛,供貨商將其告上法庭并申請財產保全,其公司銀行賬戶面臨被查封、凍結的風險。
案件承辦法官得知后,第一時間啟動訴前調解機制。后經一審判決支持科技公司的訴請。電子公司不服,上訴至安康中院,要求扣除不合格產品的相應貨款。
為幫助企業盡快擺脫訴累,二審法官加大了庭前調解力度,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雙方企業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科技公司最終愿意放棄違約金,對付款時間也作出一定讓步,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二審從受理到結案僅用時19天。
“我們要求靈活采取查封、變價措施,有效釋放被查封財產使用價值和融資功能。目的就在于盡可能減輕因財產保全、執行措施對企業發展造成的影響。”安康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康波說。
2022年,安康兩級法院對438家企業廠房、設備采取活凍活封措施,對80名企業法定代表人臨時取消限制高消費措施,對具有挽救價值的被執行企業,及時修復企業信用,盡最大可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促使其恢復發展。此外,安康中院還探索執行立案前督促履行機制,力促執行和解,減少執行案件立案后因為上網錄入對被執行企業征信造成的不良影響。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安康法院推出的一條條務實政策、一項項有力舉措,正在助力民營企業爬坡過坎、成長壯大,推動更多市場主體迸發強勁有力的發展活力,煥發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有底氣、更具優勢、更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