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康市漢陰縣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規范開展學校體育教學活動,加快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推行體教融合、體旅融合,拓寬體育產業發展思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體教融合五育并舉 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明媚春光下,漢陰縣各學校的春季運動會正在火熱進行中,田徑、球類等各類體育比賽精彩上演。
春意融融,大課間時間:漢陰縣蒲溪鎮中心小學學生正在表演籃球操、恒大小學學生正在表演校園集體舞、雙河口鎮中心小學學生正在進行花式跳繩……
這一幅幅生動畫面,展現出了學校的勃勃生機,這正是漢陰縣加強體育工作的點滴縮影。近年來,漢陰縣按照“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指示要求,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從管理層面實行教育體育一體化管理,在工作安排上體育教育工作同部署同推進,推動體育工作邁出新步伐、實現新跨越。
漢陰縣嚴格落實國家中小學課程設置標準要求,規范體育課程的課程開設。堅持開足開齊國家課程,結合漢陰實際,開設特色地方課程,開設門類齊全的校本課程。特別注重農村中小學體育學科的課程開設。近幾年以來,漢陰共招錄90余名體育教師,分配到農村中小學任教,進一步保證了開足開齊體育課程的師資需求。
“為全面保障以體育人的育人質量,在實施語、數、英等學科質量檢測的基礎上,漢陰縣結合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制定了《漢陰縣中小學體育學科檢測辦法》,全縣中小學校按照統一檢測時間、統一命題、統一考核的原則實施。”漢陰縣考管中心主任沈建培介紹。小學體育檢測成績記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冊,中學記入學生成長檔案,并作為升學依據。同時將體育成績納入學校辦學水平綜合評價體系和學校年度考核,同時還作為體育教師學科質量評價、獎懲、晉職、流動的主要依據,保障了以體育人目標的全面實施和育人質量。
自“雙減”政策與課后延時服務實施以來,全縣各學校把體育社團活動作為課后延時服務的重要內容,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開設球類、田徑、武術、跆拳道、棒球等10余個運動項目,體育課后延時服務聘請部分社會體育教練員參與授課,引導學生常態化參加體育鍛煉,力促每個孩子都能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全縣每年組織舉辦中小學生校園足球聯賽、籃球賽、排球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田徑運動會,“三大球”班級、校級、片區聯賽、春秋田徑運動會在全縣學校開展常態化,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享受樂趣、鍛煉意志,實現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的協調發展。
近年來,全縣共創建全國校園籃球特色校1 所、足球特色校 7所、足球特色園3所,陜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4所。
2022年8月在全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中漢陰縣斬獲1金、3銀、1銅、17個4至8名的好成績;2022年5月在全市中學生籃球錦標賽中,獲得1個冠軍、2個亞軍;2022年7月在全市青少年校園足球賽中初中組男女球隊分別斬獲亞軍;2023年2月在陜西省中學生籃球錦標賽中漢陰中學女子籃球隊代表安康市出征獲得高中女子組第七名。
漢陰縣體教融合發展,助力學校五育并舉的實施,讓學生在陽光下健康茁壯成長。
體育設施全覆蓋 群眾體育助推健康生活方式
4月25日,平梁鎮高梁鋪村村民在漢陰縣平梁西區社會化足球場踢足球,現場熱火朝天。
漢陰縣平梁西區社會化足球場為7人制足球場,位于平梁鎮高粱鋪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足球場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周邊群眾空閑時間在這里開展足球訓練和比賽,推進足球運動進社區、進鄉村,滿足廣大群眾體育健身需求。
近年來,漢陰縣把體育事業發展的競技性、群眾性相融合,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健康發展,著力建設城鄉居民15分鐘“健身圈”,整合資金與項目,積極做好群眾體育工作。建成了覆蓋縣、鎮、村(社區)三級社會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新增單項體育協會18個、社會體育指導員290人,不斷加快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先后規劃建設了城東體育場、漢陰中學和安康長興學校體育館,升級改造漢陰縣人民體育場,修建了龍崗公園、河濱公園、環城路、花月灣、河堤路等多條健身步道,完善村級農民健身工程6個,新建社會化足球場3個,全縣鎮村體育設施實現全覆蓋。
“在漢陰,隨著全民健身的場地越建越多,市民們打牌的人少了,鍛煉健身的人越來越多了。”市民王先生這樣說。
漢陰縣每年常態化舉辦全縣“三八”趣味運動會、健步走、釣魚比賽、“文峰杯”雙擁職工籃球賽、職工乒乓球賽、三人制籃球賽等多項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鎮村組織開展獨具鄉村特色的趣味健身活動,群眾參賽積極性異常高漲。各類體育協會蓬勃發展,廣場舞、健身操、太極拳、騎行、跑步、健步走等健身活動隨處可見,打通了“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掀起了全民健身熱潮。
漢陰縣體育運動中心主任劉延鋒表示,將逐步實現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城鄉均等化發展,打造區域化全民健身品牌活動。進一步推進“體育生活化”進程,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群眾體育服務體系,形成領導重視、部門協同、全民廣泛參與的群眾體育大格局。
漢陰縣的群眾體育運動成為推動形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推手,讓體育文明交往方式促進社會和諧,促進市民相互之間形成團結協作的良好風氣,助力文明城市建設。
體旅融合延鏈強鏈 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4月8日,2023環秦嶺第七屆自行車聯賽在漢陰縣澗池鎮舉行,來自陜西、貴州、四川、湖北、河南等地的200余名參賽選手相聚三沈故里,展開激烈角逐。
比賽的主賽道在漢陰縣澗池鎮洞河水庫景區環庫路,景區環庫路山清水秀、植被茂密、風景優美,是開展自行車騎行運動的天然賽道,沿途可感受天、水、山、湖、花海、人家渾然一體的田園風景,體驗綠色騎行帶來的激情與愜意。
2023環秦嶺第七屆自行車聯賽當天帶動了3000余人到漢陰縣澗池鎮旅游,極大地宣傳推介了漢陰縣的景區,延長了體育賽事帶來的經濟增長鏈,近期前來漢陰縣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
體育賽事在景區舉行,無不體現著體育與旅游的融合。體旅融合對宣傳推介漢陰旅游,提升漢陰知名度、美譽度,推動旅游業發展,都注入了新的動力。
“體旅融合,把旅游地變成比賽場,一場賽事激活一個景區,為旅游注入新的活力。”該縣教體科技局局長吳路平這樣說。
近幾年來,漢陰縣相繼承辦了四屆“環秦嶺自行車聯賽”首發站比賽、陜乙足球聯賽、美國NBA發展聯盟-意大利佩賽羅俱樂部籃球賽、西北片區釣魚比賽及多項省市級體育賽事。各類體育賽事的舉辦和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為旅游經濟鏈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自2017年以來,“環秦嶺自行車聯賽”首發站比賽已經4年在“陜西十佳最美鄉村公路”漢漩公路(鳳堰古梯田景區)、漢陰國家濕地公園觀音河景區、漢陰澗池鎮洞河水庫景區環庫路成功舉辦,共有來自陜西、甘肅、重慶、河南、湖北、貴州等地的900余名參賽選手相聚三沈故里,領略生態漢陰的獨特魅力。據不完全統計,賽事期間共帶動20000余人次到漢陰縣各景區旅游,為宣傳推介漢陰景區和增強旅游經濟鏈起到了積極作用。
“環秦嶺自行車聯賽”的首次舉辦地——“陜西十佳最美鄉村公路”漢漩公路位于漢陰縣鳳堰古梯田景區,包括鳳江梯田、東河梯田和堰坪梯田,連片共1.2萬余畝,至今已有260年的歷史,它是湖廣移民開發陜南的“活標本”和中國農耕文化的“活化石”。2010年鳳堰古梯田被評為“陜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2013年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14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美麗田園”,2019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建成全國首個移民生態博物館。2020年12月,漢陰縣鳳堰古梯田景區被正式認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現在正在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漢陰縣教體科技局副局長喻達斌表示,體旅融合,將賽事與景區關聯,增加了旅游本身的刺激性、趣味性、觀賞性、參與性、體驗性,為旅游業注入更加優質、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涵。
下一步,漢陰縣將全面實施“體育+ ”行動,促進體教、體旅等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精品賽事,走出一條“跟著賽事去旅游”的“體育+ ”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