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后,紫陽縣紅椿鎮七里村茶園里仍然一派繁忙。
“我和老伴兩個人一天能摘個百十斤,這幾天夏茶他們收的一塊錢一斤,能賣一百多塊錢,以前夏茶粗茶沒人要,今年采摘的茶葉茶廠都收,賣了就是錢,增加了收入。”村民王文美邊采茶邊說,這幾天按照茶廠要求,開始采摘夏茶,雖然早起,熱點累點,但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按照茶廠的收購標準,由于春茶是一芽兩葉,必須得手工采摘,夏茶的采摘標準則放得更寬,連葉帶枝都有用,所以村上逐步開始推廣利用茶葉采摘機進行機械化采收。
在茶園里,村黨支部書記王治福現場給村民示范采摘機的使用方法,還幫助村民用采茶機進行采收,以此提高效率。
王治福算了一筆賬,七里村有茶園3000多畝,夏茶可以采3茬,茶園修剪到位后,一人一天可以機采200多斤鮮葉,全部采收后,每畝茶園可增加收入500至1000元。為此,王治福對村上下一步茶產業發展有了新的打算:“村干部準備走家串戶進行指導,讓老百姓把茶園修剪平整,這樣能適合機采。同時爭取鎮上出一部分資金,老百姓再自己出一部分資金,每家都購買一臺專用的采茶機,這樣能提高效率,減輕采摘工作量,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晚上七點,紅椿鎮茶廠里機械轟鳴,工人們把收購回來的夏茶鮮葉鋪開攤涼,隨后進行殺青、揉捻、烘焙等多道程序后,成品紫陽富硒夏茶就生產出來了。
“我們公司以生產粗茶、老茶葉為主,產品銷售到國外27個國家,年銷售額在13億元左右。”陜西秦南硒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崔立富說。
這家茶葉加工外貿公司是今年紅椿鎮通過招商引資落地的企業。正是看中安康紫陽茶葉品質好、富含硒元素等特點,公司落地后加快發展,立夏過后就和鎮村溝通協調,大量開展夏茶、粗茶的收購和生產,目前每天收購加工鮮葉2萬余斤。
“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開展夏秋茶生產和加工,讓茶產業延鏈強鏈、提質增效,是紅椿鎮貫徹落實全縣‘4+3’產業鏈的具體行動。下一步,我鎮將認真貫徹落實‘三個年’活動要求,狠抓作風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項目推進做好服務和保障,通過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群眾增收和鄉村振興。”紅椿鎮黨委書記汪澤海說。
近年來,紫陽縣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好、管好、用好25萬余畝茶園,各鎮緊緊圍繞全縣“4+3”產業鏈即:富硒食品、秦巴醫藥、文旅康養、修腳足浴4條主鏈和富硒茶業、包裝飲用水、紫陽美食3條子鏈,通過招引企業、建強品牌、技術創新、茶旅融合等,把富硒茶業建鏈、補鏈、延鏈、融鏈、強鏈等各項工作做細落實,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目前全縣有茶廠400多家,年產茶葉1萬余噸,年銷售額達到50億元,帶動12萬茶農穩定增收,夏茶和粗茶全面生產銷售后,茶農的收入還能增加10%以上。”紫陽縣茶業發展中心主任李尤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