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七屆楊凌農高會期間,烏茲別克斯坦駐華大使賽義多夫表示:“楊凌正成為世界農業發展領域優秀智慧的聚集區。這里的創新發展技術有可能影響全世界數十億人的生活。”
楊凌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成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肩負引領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使命。經過26年的不斷發展,楊凌已從一個關中小鎮發展成為世界知名農科城。
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的楊凌,積極參與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工作,向上合組織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農業等相關技術援助。一大批來自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往返于中國和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為“三農”事業和夢想奔波。
2019年以來,楊凌通過線上模式舉辦上合組織國家電子商務合作研修班、上合組織國家減貧與農業產業發展研修班等主題援外培訓項目54期,累計為上合組織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培養農業及減貧領域人才1900多名,為全球旱區農業發展貢獻了“楊凌智慧”和“中國方案”。
韓清芳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家,一直致力于西北旱作農田降水、養分及光資源高效利用的研究與實踐。在哈薩克斯坦農業科技示范園,她負責相關作物栽培管理與技術指導工作。
如何將中國成功的種植經驗移植到哈薩克斯坦?韓清芳在使用從中國引進的良品麥種的同時,提高種植管理水平,從小麥播期、種植密度等多方面進行指導,提高小麥產量與品質。在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動下,當地小麥畝均增產20%以上。
增產之后,銷路問題如何解決?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在上合組織跨區域合作方面進行了探索。該集團董事長賈合義介紹,他們通過“校企地”三方合作模式,在哈薩克斯坦形成150萬畝的訂單農業種植合作,未來將會達到500萬畝以上。
2017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該集團被納入“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不僅在哈薩克斯坦租賃土地種植農作物,還開展訂單收購和面粉加工,將面粉和油脂等農產品運回中國銷售。產品受到市場廣泛歡迎。
如今,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一路向西,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投資建廠,設立愛菊農產品加工園區,與哈薩克斯坦的農場主簽訂“訂單農業”合作協議,讓小麥“買得到、運得回”。
也正因如此,哈方農場主的種植信心有了極大提高,對種植管理技術的學習更加主動,從而使韓清芳教授團隊的種植技術推廣得更加順利。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表示,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楊凌在國際農業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楊凌之間的伙伴關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技術援助、人才交流、科技研發、推動農業機械化等方面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共同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促進減貧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屈四喜說,幾十年前,中國的農業基礎還很薄弱,但現在,中國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和7%的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
減貧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最具亮點的中國發展成就。中國的脫貧攻堅實踐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此次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緊扣上合組織國家的共同關切,與會各國代表可以分享各自成功的貧困治理經驗和鄉村、社區發展實踐,助力減貧和可持續發展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