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也是屏的。
5月23日,在古絲綢之路第一站,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每隔20秒,一臺電視機“走”下生產線;而后再經過14天,這臺彩色液晶顯示模組將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國際港站緩緩開出,穿山越嶺、跨越大漠戈壁抵達波蘭Gorzow工廠。
受益于“一帶一路”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高效運行,咸陽制造的“咸陽屏”從這里走向世界各地。
回看過去,從生產出第一只彩虹顯像管到中國第一塊液晶基板玻璃,從5代、6代、7.5代液晶基板玻璃連續打破國際壟斷,到CEC8.6代液晶面板項目建成達產,咸陽搶抓歷史之機遇,開拓發展之大局,構建起了“東有西安三星、西有咸陽彩虹”的全省電子信息產業格局。
展望未來,一條中歐班列,暢通了咸陽優勢產業入局全球產業鏈的“空間隧道”。
中國第一只彩色顯像管誕生
咸陽是一座具有悠久工業發展歷史的城市,有著“電子城”的美稱。
電子顯示產業是咸陽市支柱產業、龍頭產業。
回顧這段產業發展之路,我們就要從彩虹集團說起,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979年。
1979年4月29日,初春的咸陽微風吹拂,隨著一陣鏗鏘震天的氣錘聲,舉世聞名的中國咸陽彩管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樁柱,中國第一個彩色顯像管廠在咸陽誕生。
多年來,彩虹連創多個第一,中國第一只彩色顯像管,中國第一套彩色玻殼,中國第一只彩色投影管……在當時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彩色顯像管生產基地,一舉改變了中國不能生產彩色電視的歷史。
數據顯示,從1982年12月至2003年年底,彩虹集團累計生產彩管9283萬只,實現銷售收入733.5億元,實現利稅93.5億元,出口創匯10.6億美元。公司有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及合資公司共20多家,有員工2.2萬人,總資產83.7億元,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第一塊液晶基板玻璃 填補國內空白
一塊玻璃折射出了多彩的世界。
一堆沙子通過熔解成型等多項復雜程序制作成玻璃,而把玻璃再制作成液晶屏幕,手機、電視、電腦屏幕,點石成金談何容易?
進入2005年,平板液晶電視進入市場,彩管市場大幅萎縮,彩虹集團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期。2008年9月8日,由彩虹集團建設的中國第一條液晶基板玻璃生產線全線貫通,并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塊第五代液晶基板玻璃,實現了中國液晶基板玻璃產業零的突破,結束了我國液晶基板玻璃依賴進口的歷史。
2014年,彩虹獲批建設國內首家平板顯示玻璃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依托該研發平臺,彩虹人憑借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采用國際領先的溢流下拉法工藝路線,實現了國內首條G5、G6、G7.5、G8.5溢流法基板玻璃生產線的研發和產業化,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近年來,咸陽市把做強電子產業,建設西部電子產業強市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之一,以咸陽高新區為平臺和主陣地,大力發展電子顯示產業。
2015年12月25日,咸陽市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在咸陽高新區建設總投資規模280億元的CEC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兩年后的2017年12月25日,第一塊液晶面板下線。
這也意味著陜西“東有西安三星、西有咸陽彩虹”的電子信息產業新格局初步形成。
在彩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CEC8.6代生產線車間,給人留下工作人員少,自動化設備先進的印象。
項目采用先進的Cu、COA、BOA、PSVA等關鍵新工藝和混切生產線設計,主要生產32"—100"液晶電視面板,產品種類涵蓋超高分辨率(8K、4K)、曲面、窄邊框(無邊框)等。
目前,項目產品已相繼進入創維、海信、長虹、康佳、小米、TPV、熊貓等國內電視整機廠商以及三星、LG、VESTEL等海外電視整機廠商。
咸陽高新區作為中國西部唯一國家級顯示器產業園,是咸陽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和重要聚集區。
咸陽圍繞打造千億級電子顯示產業集群發展目標,按照鏈條式引入、集群化發展的思路,已引進了臺灣冠捷顯示器、美國康寧玻璃、泰嘉光電、峻凌電子、冠石偏光片、卓英社背光模組等近40家總投資400多億元的上下游配套企業,初步形成了從石英砂到電視整機的全產業鏈。
液晶電視機模組走出國門
5月23日,走進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展廳內,曲屏、液晶屏、電視屏、3D影像流光溢彩。
二樓生產車間,三條流水線開足馬力正在生產,工人們在生產線上作業,一塊塊顯示屏經過投背板、點膠、壓燈條、粘間隔條等幾十道工序后,搖身一變成了一臺臺電視機、模組。
作為冠捷科技集團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制造基地——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通過空中連廊與CEC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廠房無縫對接,進行電視機整機生產。
它標志著咸陽電子產業從石英砂到電視整機的新型顯示全產業鏈初步形成。
李秦家住秦都區,6年前從廠子剛建時,就來到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上班,一路從配料工人干到BM01生產線主管。
他介紹:“BM01生產線從配件到模組需要經過38道工序才能成為一臺液晶電視機,每月三條生產線大約能生產28—29萬臺電視機,業務主要以陜西為運營中心輻射到西北五省區,陜、甘、青、寧、新等區域。”
如今,由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生產的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一體機電腦、商用大屏走進千家萬戶、街頭。
“不用去商場,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咸陽造的電視機。”5月中旬,“絲路冠捷領視界”5周年暨產品特賣會在高新區舉行,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購買。
去年,由冠捷咸陽公司設計的西北地區首張“真”3D裸眼大屏在匯通夜市亮相。其大屏通過45拐角安裝,技術含量高、創意新,成為咸陽市的流量聚集地、網紅打卡新地標。
在高新區秦創原展廳,由冠捷咸陽工廠生產的科技成果用屏呈現出多彩的咸陽高新區……
冠捷科技正在與咸陽高新區打造大秦元宇宙設計項目,未來會有更多的商顯大屏落地。
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定彬介紹:“冠捷電視機和模組年產能近200萬臺,十四五末將達到600萬臺,60%的產品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出口巴西等國家。未來公司將朝著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目標邁進,繼續緊跟一帶一路政策指引,開展多邊外經貿合作,帶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在這里工作穩定,不出遠門能顧家,我和媳婦兒都在這里上班,每月能拿四五千元工資。”維修工領班張瑞合說。
目前,咸陽冠捷已帶動三捷科技、博聯科技、恒達電子等陜西省內40余家上游配套企業共同發展,解決當地就業人數5000人次。
截至今年4月份,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累計進口額7354.76萬美元,出口額達110280萬美元。
為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增強電子顯示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和核心競爭力,2021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的總投資91億元的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落戶咸陽高新區,圍繞該項目,預計將吸引30多戶企業配套落戶。
咸陽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王亞芬說:“做大做強電子產業,已成為全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高新區緊抓發展機遇出臺元宇宙產業先行區行動方案,提出‘一三五’發展思路,以屏為核心,瞄準元宇宙顯示終端細分領域,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推動數字經濟更好賦能高質量發展。”
高新區將更加注重電子信息產業細分領域的延鏈補鏈強鏈,重點引進半導體、芯片、電子材料等配套項目,形成以新型顯示產業、顯示電子專用材料、顯示專用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為核心,信息技術服務為應用的“四加一”電子顯示產業集群,努力打造國內一流電子顯示產業新高地,讓“咸陽屏”沿一帶一路走向世界。
未來,咸陽市將以咸陽屏為輻射,形成一個新的業態龍頭和增長極,構建起具有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電子顯示產業生態圈,為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增光添彩。
采訪手記
在咸陽電子顯示發展歷史上,彩虹集團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從中國第一家彩色顯像管制造商,到如今的絲路第一板,咸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不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涅槃重生。
長期以來,“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國高端制造業的痛點。而解決這一痛點就需要集中資源攻關核心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如今,隨著中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缺芯少屏”受制于人的局面正逐漸取得突破。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加大自主創新、研發力度,提高市場競爭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