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種得好,還要賣得好!
在緊抓果品優生優長的勢頭下,咸陽市還加快發展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品牌運營、市場建設、精深加工等產后整理,提升果業綜合效益。
同時,擴大優生區、穩定適生區、淘汰非適生區,使主要水果向優生區集中,咸陽果業形成了合理的區域布局,北部重點推廣矮化蘋果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建成晚熟蘋果產業帶。南部重點發展油桃、蜜桃、櫻桃、獼猴桃等。“旱腰帶”發展以葡萄、石榴、柿子等為重點的特色時令水果產業帶。
這讓消費者在期盼蘋果大面積豐收的同時,咸陽其他的時令水果也是應接不暇,草莓剛吃完,櫻桃又正當季;桃子、葡萄、獼猴桃眼看就要成熟;梨、石榴、棗等豐富了老百姓整年的果籃子。
“大家看我手上這顆蘋果,這是咸陽馬欄紅蘋果,脆甜多汁……”5月15日,位于長武的咸陽天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間里,銷售主播正在給直播間觀眾推廣咸陽馬欄紅蘋果。
“我們搭建的線上銷售平臺,不僅年收入500多萬元,更是帶動周邊70戶脫貧戶,每戶年均增收800元以上。”咸陽天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洪志峰說,這為咸陽蘋果銷售增加了一條快速渠道。
銷售觸“網”,電商走在前!咸陽果品正在從單一的傳統銷售模式,發展為多種模式并存,線上線下融合,深入挖掘咸陽果品優勢,讓咸陽果品借流量出位、借流量增值,擴大果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促進果品立體化銷售。
同時,積極探索果品深加工,并因地制宜,讓跟果品有關的“適生產業”遍地開花,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多元化助力果業增效、果農增收。
全渠道同步推廣 讓咸陽果品銷得更遠
位于長武縣的咸陽天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京東云倉西北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內,工人們正有序地將剛從冷庫取出的蘋果進行分揀、裝箱、封箱、發貨,這批蘋果將第一時間發往甘肅。
負責人洪志峰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已經完全改變了銷售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果品銷售,建設長武縣蘋果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用數據賦能蘋果產業。
線上銷售,建成京東·長武館、公益中行精準扶貧電商平臺、淘寶“長武紅”旗艦店等線上銷售平臺,并建成了京東長武館線下體驗店直播帶貨,西安大唐不夜城長武紅蘋果展銷店。
線下銷售在廣東、福建水果批發市場租賃門店,自建檔口,構建相對穩定的零售商群體隊伍,隨時掌握市場行情,按照市場需求,分品種、分規格組織采購、包裝、及時發貨,年銷售蘋果5000多噸,帶動洪家鎮1802戶3201名脫貧人口發展蘋果產業。
走進淳化縣石橋鎮大槐樹村,作為村集體的電商公司淳化美麗鄉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他們這兩年更是嘗到了電商帶來的紅利。大槐樹包村干部呂鑫說,2019年,他們在網上開始銷售蘋果,主要是淳化本地蘋果,大概一年有100多萬元。隨著咸陽馬欄紅蘋果的知名度不斷提升,現在銷售的蘋果還涵蓋了旬邑、長武,年銷售700多萬元。
“蘋果銷售上,我市繼續實施‘請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咸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鑫說,他們在咸陽市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首屆咸陽馬欄紅蘋果節啟動儀式上發布了“咸陽馬欄紅”蘋果7條采摘路線;開展全省百名采購商果區行活動走進長武、彬州;舉辦武功獼猴桃、禮泉黑桃、葡萄、新品種蘋果開園儀式;讓咸陽果品亮相楊凌農高會、上海進博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泰銀政企云洽會等大型展銷活動,建立3個百果園“直采基地”,新建果品形象店17個。
更是通過在新華社快看快手平臺、陜西農林衛視等媒體上開展助農直播帶貨活動,拍攝微紀錄片、短視頻,培訓果農網紅人才463人,通過阿里巴巴、京東、公益中行、扶貧832平臺、抖音、快手、美團、拼多多等平臺,不斷拓寬線上銷售渠道,讓咸陽蘋果走得更遠,銷得更廣。
目前咸陽市有果品經營主體1024家,電商微商從業人員近5萬人。
完善果品產業鏈條讓果業發展增值
一業興,百業旺。
咸陽以蘋果為中心,串起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格局正逐步鋪展。以蘋果為主的果業發展,有力帶動了果品加工、貯藏、包裝、運輸及鄉村旅游、餐飲等相關產業發展,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壯大經濟發展基礎。
紙箱廠、防雹網廠、發泡網廠、濃縮果汁加工廠、果干廠等越來越多的深加工企業在咸陽扎根。
在長武縣五里鋪工業園區的陜西綠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記者透過果酒生產車間的參觀通道玻璃看見,在現代化釀造系統設備運轉中,一罐罐蘋果西達一號精釀啤酒就此產生。“生產果酒的蘋果使用的是非商品果,加工成鮮榨果汁作為生產精釀啤酒的原料。”公司黨支部書記王軍介紹,蘋果可以說渾身都是寶,把加工產生的果渣混合果園里的飼草、秸稈等有機物,加入益生菌就能制成益生菌飼料;而廢棄的果樹枝條混入羊糞、墊料、菌棒等又能加工成生物有機肥,施入果園,不僅改善土壤,還能提高蘋果品質。
除了發展果酒,還建成萬噸蘋果冷庫、鮮果冷鏈運輸系統,開發了電商平臺,不斷完善、延伸蘋果產業鏈發展。
同樣,在禮泉、旬邑、淳化等縣區,也在不斷建成果品貯藏冷庫、大力發展果品貯藏、果汁、果醋、果酒、果粉等果品深加工產業,不斷增加果品生產的附加值。
全市擁有濃縮果汁加工企業10家,加工能力達到470噸/小時,占全省1/2以上,居全省第一,2022年產量6.5萬噸。其他加工企業4家,年加工果酒1200噸、果醋1000噸、果干40噸。果用物資配套企業65家,填補了產業鏈重要環節空白。
全市積極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冷藏保鮮設施202個,積極探索蘋果、石榴、葡萄、杏等果品精深加工和獼猴桃即食技術研究,陜甘蘋果交易市場動工建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程度越來越高。
時令水果齊發力咸陽果品香滿園
5月17日,位于禮泉縣駿馬鎮付官寨村的陜西越唐現代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300多畝的陽光玫瑰葡萄長勢喜人,這個從2018年1月,“落戶”在禮泉的葡萄,讓咸陽首次有了這種高品質葡萄的種植示范基地。不僅將“陽光玫瑰”葡萄帶入尋常百姓家,同時,帶動駿馬鎮及周邊地區發展“陽光玫瑰”葡萄產業,吸納勞動力就業,用一串串甜蜜的果實“串起”農民增收致富路。
在禮泉縣昭陵鎮拓本農業現代石榴產業示范園,園區負責人李磊介紹,因為園區地處渭北旱腰帶,年降雨量少,農業自然條件不好,確是發展石榴的好地方。他們引進先進栽培模式,引入新優品種石榴,帶動周邊村民紅紅火火發展禮泉旱腰帶上石榴產業。
由于咸陽同樣具有適合櫻桃生長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如今,在興平、淳化、三原、涇陽、禮泉和乾縣等縣市,櫻桃種植面積也逐年擴大,發展迅猛。全市櫻桃栽培面積1.58萬畝,掛果面積1.46萬畝,雖然櫻桃種植剛起步,但由于咸陽地處西安一小時經濟圈,未來銷售發展前景廣闊。
“如今我市根據地方特色,結合市場需求,按照地域一村一品的特色,引進開發多種水果種植。”咸陽市園藝站站長查養良說,除了蘋果,種植面積在10萬畝以上的還有桃,15.57萬畝,產量32.43萬噸,居全省首位;梨有11.39萬畝,5—10萬畝的水果有葡萄、獼猴桃、柿子、石榴、櫻桃、棗、杏等。這些水果在咸陽走特色果業道路和綜合開發模式上不斷發力。
對于咸陽果業發展,咸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咸陽市現代果業發展規劃(2014-2025年)》《關于加強果園防雹減災工作的意見》《關于轉變果業發展方式推進果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咸陽市高產高效“萬元果”攻關方案》,從2015年開始,連續5年,市級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用于矮化苗木繁育基地建設和品牌建設。同樣,在發展葡萄、石榴等時令水果產業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資金補貼。今年咸陽市委、市政府還印發了《咸陽市扎實推進2023年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對加快蘋果產業鏈改造升級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和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推進果業振興工程,立足‘穩基礎、優布局、提質效、強品牌’,緊緊圍繞果業高質量發展‘一條主線’,突出新園建設和老園改造‘兩個抓手’,聚力優化前端、培育中端、提升后端,重點開展產業布局優化、高質高效果園創建、經營主體增強、采后處理示范、營銷能力提升、品牌培育強化、果業創新發展,推動果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不斷提升咸陽果品品牌形象和價值,以品質和價值實現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吳鑫說。
記者手記
一果飄香不算香,百果飄香香滿園。
地處陜西渭北黃土高原的咸陽,沒有工業三廢污染,是天然的綠色果品生產區。作為唯一符合蘋果生產七項氣候指標的最佳優生區,更是大力發展蘋果的最佳選擇。
有人說,中國每11個蘋果,就有一個蘋果產自咸陽。幾十年來,咸陽不負眾望。
踏上旬邑縣、長武縣、淳化縣、永壽縣、彬州市這些咸陽蘋果的優生區,成片的蘋果園、大面積的現代農業生態園,煥發著勃勃生機。不斷培育推出的蘋果新品種,新種植技術,從這里誕生,延伸到廣大果農的田間地頭。
如今,以“咸陽馬欄紅”蘋果、長武蘋果、旬邑蘋果為代表的果品,更是走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深受廣大消費者追捧。高鐵列車、客運站、央視頻道、天安門廣場地鐵站、高速公路、公交車車體,越來越多的地方能看見咸陽蘋果的身影。蘋果作為咸陽果品的代表,從默默無聞到赫赫有名,在不斷提升咸陽果品品牌形象和價值。
連日來的采訪中,記者看到,在咸陽蘋果的發展帶動下,其他果品也在不斷豐富著咸陽的果業發展,勢頭迅猛,很多不可想象的南方水果在這里安家落戶,圍繞咸陽果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程度也越來越高。
咸陽也不負眾望,在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在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咸陽果”,正在走向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