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在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貫徹二十大精神,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渭南專場中,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曉勇在答新華社記者問時介紹,渭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創新轉型實現了新突破,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成功打造了“西安研發、渭南轉化、園區落地”新模式,新能源商用整車制造實現了零突破,中化藍天新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新能源汽車、3D打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渭南蓬勃發展。
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9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83家,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到23.25億元,相比2020年分別增長65.83%、59.58%、323.49%,秦創原(渭南)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關鍵核心指標均大幅度提升,開創歷史最佳成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召開以來,在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開展了一系列務實創新行動,高標準打造了一批秦創原“三器”示范樣板、策劃實施了一批秦創原“四個重大”、扎實培育秦創原“三支隊伍”,實施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和百項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凝聚科技創新勢能,補齊科技創新短板,激發科技創新動能,秦創原建設見效成勢。如今,優秀人才扎根渭南,創新成果遍地涌現……實現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科技創新已成為渭南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企業創新能力強
工業發展后勁足
在得知高升云印工廠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項目入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低代碼·無代碼實踐案例喜訊時,陜西高升云印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激地說:“企業入駐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期間,孵化器運營團隊始終躬身‘管家式’服務,為我們配備了專業的孵化服務專員,幫助我們進行注冊登記、企業管理、項目申報、投融資……在得知中國信通院2023年‘低代碼·無代碼案例征集’工作啟動后,孵化器運營團隊鼓勵我們在孵企業申報參加,密切跟進并給予申報輔導,幫助我們順利完成申報,非常感謝。”
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負責人介紹,陜西高升云印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是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在孵企業,待企業生產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研發成果將在渭南轉化,最終落地渭南高新區。這是我市在秦創原建設過程中探索形成的 “西安研發、渭南轉化、園區落地”離岸創新飛地孵化新模式的生動實踐。除此之外,我市還探索了秦創原渭南科技服務團和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聯手打造的“市有分中心、縣有工作站、企有服務團”市縣企三級聯動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新模式;以渭南市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為核心的“基金投資、項目落地、合作共贏”科技招商新模式。這三種模式,是我市在秦創原建設過程中探索的可復制、可推廣創新經驗,在陜西省秦創原工作專刊2022年第6期刊發。
另外,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飛地孵化”運營經驗、“美邦藥業:農藥科技的領先者”、“‘農科院+’模式助力‘渭麥9號’旱地小麥新品種選育推廣”等工作經驗和做法成功入選陜西省秦創原建設典型案例,相關經驗和做法在全省推廣。
陜西美邦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企業的強大,得益于我市全面落實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各項政策。”
“三器”樣板亮點多
“三支”隊伍服務強
在4月20日舉辦的“2023年秦創原·渭南百項科技成果轉化蒲城行”活動現場,省科技廳相關領導向陜西麥可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頒授陜西省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農用微生物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牌匾,“這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陜西麥可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人員手持牌匾展望未來。
今年以來,我市秦創原高價值專利大賽(渭南分賽)和陜西“絲路創星”創業創新大賽相繼開展,西飛民機研發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有序推進,木王科技研發基地等重大項目扎實推進,陜煤研究院“1000噸/年超級活性炭工業化示范項目”和“甲基芳香醚系列產品工業化示范項目”納入省秦創原2023年重點項目,全市上下形成了秦創原建設的濃厚氛圍。
圍繞秦創原建設,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秦創原工作專班,搭建了秦創原渭南科技服務團,開展秦創原縣市區督導,出臺了重大政策10項,策劃推進重大項目48項、搭建重大平臺25個、組織重大活動39場。
為把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果優勢,我市建設了以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中創高科云谷、渭南高新區3D打印科技企業孵化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渭試驗示范站、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華州分公司、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渭南分中心為代表的“三器”示范樣板。結合農業資源稟賦,我市啟動了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建設,聘請管曉宏、張涌兩名院士為高級顧問,爭取了 “廳市聯動(現代農業)重點項目”支持,聚焦現代農業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智趨華山 才聚渭南”英才計劃,用好用足秦創原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打造秦創原“三支隊伍”,先后發展持證技術經理人78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54支、“新雙創”隊伍93支。成功搭建國家級引智示范基地1家,省級以上引智示范基地達到10家,建成省級引進國外智力服務站2個,省級海外引進國外智力服務站1個。通過搭建平臺和項目實施,打好 “引、聚、留”組合拳,成功引進了比利時、韓國、日本、荷蘭等國外專家22人。聘請張鐵崗、鄧子新等20名院士專家擔任“渭南市人民政府高級顧問”,遴選“特支計劃”人才124人,8名首席學科專家,解決了23名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入園問題,為我市5名入選省級人才項目計劃人才辦理“三秦優才卡”,為秦創原建設提供了強勁的人才支撐。
科技成果轉化快
科技招商環境優
目前,我市科技型企業培育創歷史最佳成績、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招商工作成效日益顯著。科技成果“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難題得到了極大緩解,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額從2020年5.4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3.25億元。
企業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主體,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我市制定了《渭南市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實施方案》,出臺了20條政策,全面實施“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全市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從2020年的229家增長到2022年的383家,高新技術企業數從2020年的120家增加到2022年的199家。陜西美邦藥業2021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木王科技、石羊農科即將上市掛牌,紅馬科技、聚泰新材、紫兆裝備、蒲城清潔能源等7家企業正在做上市前“功課”……
為了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加快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我市聯合西安交通大學建設了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渭南分中心,蒲城、富平和華陰工作站相繼成立,委托專業技術經理人深入企業挖掘需求,對接高校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木王科技轉化西安交通大學蔣壯德院士團隊——方續東副教授的“晶圓測試用MEMS探針技術”科技成果,實現了國外高端壟斷產品的國產化替代,入選陜西省技術轉移典型案例。
科技招商是快速集聚創新要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徑,我市充分發揮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和渭南市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科技招商作用,招引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創項目、科創企業落戶渭南。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成功招引了陜西明善智造等科技型企業落戶,2022年落戶企業產值1.41億元,貢獻稅收126.46萬元。渭南市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發揮資本優勢,先后投資聚泰新材等8家企業,總投資5200萬元,帶動省內外金融機構跟進投資金額5.53億元,放大10.63倍,成功招引了華誠領航等科技型企業落戶,已投企業總產值6.68億元,上繳利稅總額6376萬元。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武俊興介紹,下一步,市科技局將全面落實中省市相關要求,聚力秦創原(渭南)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一條主線”,抓好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建設、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提升“兩項重點”,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倍增、創新平臺建設提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科技人才引進培育、科技服務能力提升“六項行動”,推進秦創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先行區建設,承接高校院所“三項改革”成果來我市落地,力爭提前完成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科技型企業培育任務,為渭南建設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