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桑蠶吃嫩綠桑葉,吐出雪白繭絲,但在旬陽市甘溪鎮施家坡村興旬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內,只見一個個金黃飽滿的蠶繭密密麻麻地掛滿了方格簇,工人們正忙著將結好的蠶繭從格簇上摘下來,一顆顆彩色蠶繭,在燈光的照耀下,更加亮麗奪目,讓人心生喜愛。
方格簇內掛滿了彩色蠶繭
養出彩色蠶繭的是施家坡村興旬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文迅,他有著豐富的養蠶經驗。因今年在安康市參加培訓,他偶然了解到有天然彩蠶種,敏銳地意識到這里頭有文章可做,便當機立斷引進了彩蠶。
為確保養殖成功,合作社通過外出考察學習、聘請技術人員指導的方式,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操作,如今已全部結繭采摘。“今年試養了5張彩色蠶,雖然進入三眠后雨水多,溫度濕度變化大,但經常與蠶桑專家開展線上溝通,有效克服了養殖難關,終于獲得豐收。每張蠶紙產量達到50公斤左右,并且個頭均勻,成色也好。”胡文迅滿臉喜悅。
據了解,彩色蠶繭是通過轉變蠶的基因讓蠶吐出多種顏色的彩絲——橙色、粉紅、淺黃、淺綠、銹色。彩色蠶繭抽取的天然彩色蠶絲色澤柔和艷麗,利用這種純天然的彩絲做成紡織品,像天然彩棉一樣環保且不脫色,省去了印染工序,減輕了絲綢印染的污染,可以避免織物加工處理中各種化學殘留物對人體的危害,產品備受國內外高端消費者青睞。
“一公斤彩繭的價格要比普通白繭高10元以上,一張蠶紙的彩色繭可以賣到3000多元,比普通蠶繭多賣500元左右,相當劃算。“胡文迅算了一筆賬,春季5張彩色繭可以收入近1.8萬元。“如果加工成蠶絲被,變成普通蠶繭的升級換代產品,不但產量高品質好,而且適應了市場需要,經濟效益會更好。”
摘下裝袋的彩色蠶繭
雨水停,微風起,在合作社的消毒池里,幾位村民正在對春季的蠶具進行消毒殺菌處理,為新一季飼養彩色蠶繭養殖做好準備,這也預示著一個個“不起眼”的小蠶蟲將為群眾鋪出一條寬闊致富的新“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