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堅持把“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作為提升全市公民科學素質、助力鄉村振興的具體舉措,強化統籌,協調聯動,引導各類科普資源和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進農村、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創新開展義診咨詢、技能培訓、科普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推動科普資源下沉、科技人員下沉、志愿服務下沉,持續提升科普服務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多方聯動,廣泛深入擴展活動影響
市級主場活動示范引領,各縣市區、各部門單位圍繞活動要求和時間節點,精心策劃,多方聯動,密切配合,在田間地頭、社區院壩、產業一線為群眾提供科學、實用的綜合性服務,在全市形成了崇尚科學、尊重人才、科創引領的良好風氣,營造了濃厚的科普氛圍。宣傳月活動期間,全市共169個市縣單位,4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參與活動。市縣共舉辦“科技之春”宣傳月主場活動9場,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260余場,舉行各類學術交流及報告會16場,4萬多人次受益;全市開辦廣播、電視、報刊專題6個,今日頭條、陜西科技報、安康日報、安康電視臺、安康融媒、各縣區電視臺同期播放有關新聞報道和專題41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聚焦重點,著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現場宣傳與媒體宣傳、集中示范與分類施策,主題活動與特色活動有機結合,精心策劃開展科普“五進”、科學家精神主題宣講、全市農業大培訓、新社區工廠技能大賽、智能手機應用培訓、2023年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等活動,有效實施農民、青少年、老年人、產業工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五大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滿足不同群體對科普服務的需求,使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在全市得到廣泛傳播和普及。組織科普大篷車進校園、視力篩查、心理知識講座、航模科普展、制作天氣預報等青少年科普體驗互動活動30場次,1.8萬名師生參與;為鎮坪縣城關鎮初級中學捐贈農村中學科技館一座,價值30萬元,有效填補了農村基層學校科普教育資源空白。開展義診進社區、科技進園區、科普進機關等活動60余場次,科學家精神“六進”宣傳活動10場次,領導干部前沿知識培訓20多個班次。
服務大局,科技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結合全市重點產業鏈發展布局和基層產業發展需求,創新開展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工作,市科協起草了《科技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十團服務百村示范千人下鄉”活動通知》,依托市農技協聯合會,組建10個產業專家服務團,選樹100個主導產業特色鮮明的示范村,動員1000名科技工作者,整合資源,凝聚合力,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術研發、技能培訓等精準服務,形成了各縣(市、區)科協負責活動項目開展、資料收集整理、服務臺賬管理,市科協定期督查、統一匯總、分析活動成效的良性工作機制,為安康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1-5月,全市854名科技工作者,深入125個村(社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受益人群3萬人。
近年來,安康市以落實省、市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規劃綱要》實施方案為抓手,以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為載體,不斷創新科普工作理念和方式,充分挖掘各類科普資源,深入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有效推動中省科普示范縣創建,不斷加強科技館體系建設,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譜寫安康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科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