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紀委、省紀委關于構建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平臺部署安排,楊凌示范區兩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定位、堅持守正創新,在探索實踐中建成清廉楊凌智慧監督平臺,為豐富基層監督手段提供助力,全面推動紀檢監察監督高質量發展。
緊盯問題破解難題,開辟智慧監督新路徑。一是著力破解人員力量不足問題。隨著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形勢新任務對紀檢監察工作提出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加之示范區、楊陵區兩級行政編制不足,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人員力量薄弱,容易出現監督不全面、不細致,顧此失彼等問題。二是著力破解監督不貫通的問題。各監督主體多頭監督、重復監督,監督信息各自收集分析運用,信息溝通不暢,互聯互通不足,如,審計機關、司法部門執法過程中掌握的信息,向紀檢監察機關反饋不及時、不全面,導致監督合力作用發揮不充分。三是著力破解監督不精準的問題。從監督執紀工作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四風”問題隱形變異、惠民惠農政策落實不到位、“關鍵少數”監督力度還不夠等問題。為破解這些監督難題,兩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緊貼工作需求,建成清廉楊凌智慧監督平臺,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提升監督質效,智慧賦能全區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發揮數據資源優勢,構筑智慧監督新模式。一是強化群眾監督。平臺通過網站、微信小程序等媒介公開公示民生資金、民生政策、民生項目、農村“三資”等數據,讓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以實時查詢和監督民生資金發放、三資管理使用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投訴舉報,將民生領域事項曬在陽光下,提高群眾的參與度,提升監督的實效性。二是打通數據壁壘。整合部門單位、監督對象基礎數據,涵蓋農業農村、民政、財政、稅務等35家單位業務數據,接入紀委監委監督數據共94萬余條,囊括公權力行使的關鍵環節全部數據,為做實日常監督提供數據支撐。三是精準識別問題。在實戰應用中,建立預警對比模型63個,多角度、多方位監測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和7000余名監督對象的廉潔情況,重點關注“四風”、惠民惠農政策落實、民生資金分配發放、政府采購招投標等違規違紀問題易發多發領域,通過抓取數據、分析比對,動態監控、實時預警,有效挖掘公款吃喝、虛報冒領、優親厚友、暗箱操作等問題,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倒逼公權力規范運行。
貫通協同精準發力,釋放智慧監督新成效。一是織細織密監督網絡。構建政治生態監測、“四風”問題糾治、工程建設領域整治、基層監督治理提升為一體的綜合監督平臺,形成縱向貫通示范區、楊陵區、鎮(街道)三級紀檢監察機關,橫向覆蓋全區各級各部門的立體監督體系。二是凝聚各類監督合力。打破數據“孤島”,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挖掘不同數據、事項間的聯系,讓數據“說話”,變被動監督為“主動出擊”,推進各類監督深度貫通,有效提高精準發現問題的能力。三是助力監督效能提升。采取“互聯網+”拓寬監督渠道,使方便快捷、機動靈活的監督方式成為常態,縱深推進監督向“最后一米”發力,持續釋放監督治理效能。平臺運行以來,預警異常數據1396條,其中涉及“四風”問題166條,民生資金825條,其他各類405條。截至目前,辦理837條,立案審查調查4件,黨紀政務處分4人,追回資金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