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延安市舉行了2023年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延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本次發布會由延安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湯坤才主持。會上,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高慶海就高新區開展“三個年”活動相關情況做了介紹,內容如下:
延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延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于2003年籌建,2011年獲批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4年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正在升建國家高新區。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與延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正縣級建制,參公單位。內設8個部門,下設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東區建設管理辦公室2個副縣級直屬事業單位,管理高新發展集團、東區開發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3個國有企業。市國土、財政、公安、交警、消防在高新區設立了派駐機構。
多年來,高新區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延安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發展定位,聚焦產業引培和轉型升級發展的主責主業,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引進了大唐集團、彩虹集團、萬達集團、中車株洲所、鑫天益、延安卷煙廠等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了能源裝備制造、新能源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物流、文旅、應急三大優勢產業的發展格局,2022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5.91億元,同比增長15.6%。
今年以來,高新區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深入開展“三個年”活動,聚焦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推進項目、優化環境、轉變作風、加快發展,用高質量的項目建設、優良的營商環境、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主動融入和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
關于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
(一)狠抓高質量項目謀劃儲備。延安高新區堅持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組織經濟工作,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方向,統籌接續當下與備足長遠、質量提升與數量增進、擴大規模與優化結構,結合高新區建設發展實際需要,狠抓高質量項目謀劃儲備工作。2023年計劃實施市級重點項目20個(續建11個、新建9個),總投資206.2億元,年度投資36.2億元。謀劃項目29個,總投資130.59億元,其中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7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個。列入儲備項目5個,總投資25.81億元。謀劃儲備項目數量為2023年新開工項目的三倍,完成率111%。
(二)狠抓產業鏈精準招商。重點圍繞能源裝備制造、新能源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積極對接鏈主企業,大力開展精準招商、定向招商、投行思維招商,全面完善招商引資服務體系和項目落地支持辦法,成功招引延安中車零碳產業園、制氫儲氫設備制造等延鏈補鏈強鏈的高質量項目落地開工,產業鏈條延伸、集群化發展取得新成效。同時借助秦創原(延安)創新促進中心,不斷引進新技術,挖掘新需求,加快成果轉化,服務引導傳統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發展,今年以來累計征集各領域需求 254 項,解決需求102 項。
(三)狠抓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一是牢固樹立“項目為王”和“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理念,按照“謀劃論證一批、前期推進一批、重點建設一批、建成投產一批”總體要求,實行續建項目一名縣級領導包抓推進,新建項目“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包抓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名專人負責”的工作機制,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推動項目早建設、早投用、早受益。二是建立項目周例會制度。每周召開一次重點項目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重點項目在包裝、謀劃、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個個有進度、周周有進展”。三是建立項目督查機制。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定期對重點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專項督查調研,現場開會、現場部署,現場研究解決問題。截至5月底,開復工14個,開復工率70%,完成投資11.73億元。社會資本項目、產業項目、制造業項目分別增長30.81%、23.64%、94.04%。四是借助市委市政府“周解扣會”機制,打通推進重點項目過程中的難點卡點堵點,截止目前,高新區共上報“周解扣會”項目3個,提請研究解決問題7個,已解決問題4個。
關于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
(一)開展走訪調研,建立問題臺賬。成立了營商環境領域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專班,對高新區企業和項目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走訪調研,并召開了園區企業座談會,宣傳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相關政策措施,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集各層級智慧和力量為高新區發展把脈,共梳理出問題20個,逐個研究提出了解決建議,明確了牽頭領導和責任部門。同時,借助市委市政府“周解難會”機制,專題研究解決企業痛點難點問題,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目前共2家企業4個問題列入“周解難會”議題,正在積極推進中。
(二)優化服務保障,解決企業需求。始終堅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工作原則,扎實開展“七個專項行動”,圍繞企業需求搞好服務保障,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一是持續深化改革。深入落實市委深改會要求,加快推動45項行政審批事項,推進“一件事一次辦”,落實“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機制,能現場審批、現場辦結的立說立行,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和便利化程度。二是加強要素保障。實施企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保障工程,加快推進彩虹天然氣管網、大唐蒸汽管道等項目建設,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積極搭建高新區金融生態體系,與銀行、省市信保機構簽訂合作協議,今年以來,為企業完成擔保32筆,在保金額5524.2萬元,協調金融機構授予入區企業1.18億元授信額度;組織守山、嘉盛、隨緣等企業與陜西豐源公司等大型企業溝通對接,拓展銷售市場;對接高校引入技術20項,人才50多人;深入實施“標準地+承諾制”改革試點工作,為企業“拿地即開工”創造條件,全面降低企業的要素成本、時間成本,切實為企業在發展上解憂、在環境上解壓、在政策上解惑、在幫扶上解渴。
(三)落實惠企政策,暢通訴求渠道。充分發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用,與稅務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等單位合作開展政策宣傳、專題講座等活動,服務企業30多家,200余人次參加培訓。及時向企業推送“2022年中省市小企業紓困政策包”,推廣“陜企通”微信服務平臺至企業服務工作群,確保企業第一時間享受便捷化和內容多元化的服務體驗。今年以來,通過“九條政策”為6家企業兌現270萬元,通過倍增計劃為9家企業兌現24萬元,為7家科技創新研發平臺補助獎勵60萬元。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規范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持續有效地改善營商環境。
關于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
(一)教育培訓,堅定理想信念。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五個牢牢把握”“三個全面”等要求,制定了《延安高新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方案》,舉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輔導》專題輪訓班,100多名干部參加培訓。開展廉潔警示教育2次,召開高新區科技型企業培育工作會,組織選送15人次參加技術經理人、知識產權、財務、項目管理、招商引資等專題培訓,教育引導廣大干部不斷增強理想信念,提升業務水平,引導工作作風持續向好。
(二)調研實踐,錘煉過硬作風。暢通管委會與下屬事企業單位干部交流機制,分批分類選派干部到一線崗位實踐鍛煉。堅持問題導向,組織干部到基層一線開展調研,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體察實情、開闊視野、經受考驗、提升本領。創新建立“一個項目一名服務員”的精準服務機制,開展“包企業、包項目、解難題”活動,定點聯系、定期走訪,不斷提升服務群眾工作能力。積極推進“管委會+公司”機制體制改革,完善激勵鼓勵機制,營造支持改革、鼓勵擔當、寬容失誤的良好氛圍,多維度激發干事活力。
(三)宣傳督導,確保工作實效。堅持把營造氛圍作為開展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的重要抓手,切實強化典型宣傳和輿論引導,充分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條幅、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廣泛宣傳各個層面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掀起學習模范榜樣熱潮。鞏固作風建設專項行動成果,扎實推進監督執紀,結合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民主生活會查擺問題和調研發現問題,深入開展作風能力問題自查自糾,建立問題清單、整改臺賬,通過督幫結合提升實效,扎實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回延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扎實推進“三個年”活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雙招雙引、推動項目建設,不斷增強高新區在創新驅動發展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為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貢獻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