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黃陵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干部惠昱、劉琳一行上班便急匆匆拿起資料,驅車前往40公里外的陜西自然博物館黃陵館項目現場,為該項目送去前期手續辦理全流程個性化審批清單。經過前期的實地踏勘和認真梳理,在他們列出的清單上清楚地記錄著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哪些可以并聯辦理,以及注意事項和聯系方式。
由于工程項目前期手續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大部分項目單位工作人員最初會感到不知所措、無從下手。黃陵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意識到這一堵點問題后,以全局黨員業務骨干為基礎,選配35名工作人員組成16個“紅色代辦”小分隊,惠昱、劉琳就是小分隊的成員,他們走出政務大廳,對企業和項目實地踏勘、上門服務、專業指導,架起一座座項目服務“連心橋”,以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項目進度加速向前。
日前,黃陵縣創新推行“紅色代辦”服務這一經驗做法被陜西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表彰并在全省推廣。
在黃陵循環生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產40萬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項目現場,辦公、宿舍用房主體框架已經建成,廠房等其他基建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項目能夠進展得如此順利,得益于黃陵縣行政審批局給我們提供了‘黨建+項目’結對子的全程服務。當時,明確專人對接,壓縮審批周期,在我公司遇到疑難雜癥問題時,幫我們邀請專家會診把脈、出謀劃策、破解困局,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提起項目前期的手續辦理,該公司副總經理宋承磊贊不絕口。
項目審批進行到哪里,黨員干部服務就跟進到哪里。隨著“紅色代辦”小分隊業務的開展,“代辦員包抓”“一對一領辦”“紅色小鬧鐘電話提醒”“容缺后補”“日對接、周調度、月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制度也愈加完善,事前準備做充分,事中審批提效能,事后完善回頭望,審批流程不斷優化。
白曉東是黃陵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職工,負責公司項目前期手續的辦理。在新區福澤廣場項目設計變更后,面臨所有前期手續需要重新辦理的龐雜問題。“縣行政審批局在得知這一情況后,派駐了紅色小分隊對項目手續列出清單,全流程分析,辦理過程中合理使用容缺后補機制,讓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節約了很多時間。”白曉東感慨地說,“最多時,我和代辦員劉琳一天打過十幾通電話,基本上是手把手指導我們如何操作、怎樣辦理。”
從“審批員”到“服務員”角色的轉換,讓審批工作人員主動站在項目方的立場,以專業化思維解決項目困難,推進手續辦理。回想辦理前期手續的點點滴滴,白曉東頗為感動,也對以后的工作充滿信心。
走進黃陵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門口“一件事一次辦”綜合窗口格外顯眼,服務群眾無止境,優化營商環境亦無止境……
黃陵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鄭延峰說:“我們以‘三個年’活動為契機,聚焦項目前期手續‘亂抓瞎、來回跑’問題,組建紅色代辦專班,把力量匯聚到審批一線,把黨員派駐到項目前沿,為項目單位厘清思路,提供合理化意見建議,持續提升項目審批科學化、便捷化、高效化水平,全力為縣域高質量重點項目建設提供審批硬支撐、服務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