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防止耕地“非糧化”,最大限度挖掘農業生產潛力,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日前,安康市委農辦印發《安康市撂荒地治理清零行動方案》,按照“遏增量、清存量”的目標,多措并舉,統籌謀劃,扎實推進撂荒治理,確保年底實現清零。
夯實責任“強保障”。
嚴格按照中、省、市關于耕地保護工作要求,組織召開全市撂荒地治理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推進會議,對撂荒地整治和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全面進行全面安排部署;與各縣(市、區)簽訂撂荒地清零工作責任書,強化措施,夯實任務;同時,將撂荒地治理工作納入各級糧食安全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壓實主體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全力推進撂荒地治理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
精準摸排“清底數”。
市、縣聯手組織村兩委和村民小組開展“撂荒地底數摸排行動”,對轄區內耕地撂荒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塊,形成撂荒地位置、面積、類型三位一體內容清晰的信息,建立到村到戶到地塊臺賬。同時,加強對撂荒地治理情況的跟蹤調度,利用一塊、銷賬一塊,一季一更新,實時保持賬實相符,為撂荒地治理工作提供精準可靠的依據。
分類施策“抓整治”。
按照撂荒地摸排情況,科學分析撂荒原因,結合實際,制定下發了《安康市撂荒地治理清零行動方案》,采取“農戶自愿復種一批、親友代管復種一批、合作社土地流轉一批、村集體兜底托管一批”的“四個一”復耕模式,組織技術人員分片包抓和蹲點、“一對一”幫扶等指導服務,因地制宜開展整治,全力推進撂荒地治理。
加大宣傳“強引導”。
堅持“一單一函”宣傳告知,逐戶發放《政策宣傳單》和《復耕復種提醒函》,依法依規引導農戶不棄耕、不撂荒,自覺履行承包經營責任;同時,充分利用傳統和新媒體,采取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耕地保護法律法規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復耕復種積極性和的自覺性,讓廣大農民群眾珍惜土地、保護耕地,用好耕地。
跟蹤問效“嚴考核”。
堅持把督導檢查、跟蹤問效作為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建立定期開展耕地保護執法檢查和撂荒地督導檢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全面跟進撂荒地整治情況,對工作推進不力,進展緩慢地進行通報約談,對責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問題突出的進行追責問責,確保年底撂荒地實現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