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濱之間,游船徜徉于碧波之上;阡陌大棚,瓜果蔬菜豐收于此;馬山生態農家樂內,游客陶醉于山水美食之間……生機勃勃的龍鄉大地,處處散發著活力。
這活力,源于村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今年以來,黃陵縣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切入口,通過機制創新、要素集聚、路徑多元等方式,探索出一條農旅深度融合、特色種養結合、經營模式多樣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特色種養結合 吹響村集體經濟發展號角
“這幾年,我的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種植蒼術以前,我年收入僅一到兩萬元,現在收入翻了10倍,我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對蒼術種植我也是越來越有信心。”韋建國笑意盈盈地說。
韋建國4年前還是店頭鎮建莊村的貧困戶,后來,在縣鎮村合力帶動下,現如今已成為村里的蒼術種植大戶。
群眾要致富,就要深度“解鎖”產業發展“金鑰匙”。走進建莊村,錯落有致的美麗庭院里、房前屋后的空地上,一壟壟蒼術苗郁郁蔥蔥、層層疊疊,綿延著無盡綠意,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和諧鄉村畫卷映入眼簾。店頭鎮建莊村建莊組組長、產業致富帶頭人朱忠孝告訴記者,建莊村建立“4+4+1+1”集體分配模式,即純利潤收益40%用于村集體再收入,40%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10%用于全體村民分紅,10%用于村組產業能人的激勵保障。
隨著產業壯大,村民定期分紅,日子越過越好。“截至目前,建莊村已建成蒼術繁育‘產學研’示范基地80畝,可育苗蒼術750萬余株,預計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0萬元以上,群眾勞務收入、分紅、流轉土地等可增收3000元以上。”朱忠孝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黃陵縣堅持以組織振興為抓手,以建立包抓責任體系為保障,創新推行以“黨員縣級領導包片、部門單位黨員主要負責人為鄉村振興特派專員包村,強村帶弱村、大戶帶小戶”為主要內容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兩包兩帶”機制,認真落實縣委牽頭總體抓、專班負責統籌抓、黨員縣級領導包片抓、鄉鎮黨委主導抓、特派專員結對抓、支部聯建抱團抓、村企聯動融合抓、服務團隊支撐抓和支部聯建、會議聯開、活動聯搞、人才聯育、資源聯享、產業聯抓、項目聯動、經濟聯合的“八抓八聯”舉措,有效集聚各方力量,整合資源要素,聯動區域發展,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聯動、條塊結合、執行有力的良好局面,切實將黨的領導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同時,黃陵縣委牽頭統籌謀劃部署,先后出臺了《關于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全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黃陵縣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獎補辦法》《關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強化財政、用地、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供給,全面優化人地錢等資源配置,全力打通要素流通堵點,先后建立了“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民”等聯農帶戶利益聯結機制,完善了村集體資產管理,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監管等長效辦法,建立了縣、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累計投入果業、特色種植業、畜牧養殖業、三產融合發展等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獎補扶持資金4000萬元,實施壯大村集體經濟重大項目22個,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挖掘自身潛力、注入外部活力、增添內生動力。
特派專員助村 激活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去年以來,在鄉村振興‘特派專員’的努力協調下,我們村建成55畝櫻桃標準示范園、實施3300畝設施農業灌溉項目、改造提升進村道路、翻新重建文化廣場等,一件件惠民實事真是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隆坊鎮魯村黨支部書記李德全說。
隨著黃陵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兩包兩帶”機制走深走實,縣農業農村局不斷加大幫助魯村的力度,“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我們通過建設管好村集體產業,探索果園托管、集體經營等多種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湖羊養殖、‘五新’果園、櫻桃采摘園3個村集體產業,確保村集體經濟持續穩步增收和健康發展。”黃陵縣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鄉村振興“特派專員”劉彥琦說。
在劉彥琦的努力下,成功為魯村爭取到180萬元資金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幫助聯系技術專家指導養殖場管理及運營銷售;利用專業優勢指導魯村“五新”果園建設;協調聯系資金及團隊幫助魯村建成55畝高標準櫻桃示范園;發展湖羊養殖、農業種植;動員農業農村局干部參與魯村人居環境整治5次,參與人居環境整治100人次以上,幫助協調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資金,同時推動全村衛生改廁及窯邦背改造項目落實到位……一件件惠民實事好事,讓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特派專員”的助力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引來了源頭活水。目前,黃陵縣各鎮(街)黨(工)委及各鄉村振興“特派專員”結合各村經濟基礎、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等實際,多種形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村一品”逐漸明確,閑置資源充分利用,將村集體經濟真正下成了一盤利民生、促振興的大棋。各村因地制宜,利用特色產業勇蹚新路、現代農業高效增收、鄉村旅游動能顯著,已經涌現出了店頭鎮潮塔村農業田園綜合體、雙龍鎮索洛灣村峽谷寨鄉村旅游、阿黨鎮河堤村梅花鹿養殖場、橋山街道劉家川鄉村旅游綜合體、田莊鎮北巨頭村高標準翡翠梨示范園基地等重點項目。
打破瓶頸制約 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
六月,滿目新綠,芳菲正濃。在這滿懷希望的時節,橋山街道黃花溝村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
周末的黃花溝村馬山組,人來人往。游客在農家小院里覽山水秀色,把酒言歡大快朵頤。旖旎的自然風光、可口的農家飯菜,既治愈了游客一周的勞碌,也充實了黃花溝村集體經濟。
黃花溝村為將閑置資源盤活,帶動村民共同發展,積極探索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按照黃陵八景“南谷黃花”的奇特風貌,依托自身地理優勢,打造出集觀賞游玩、美食娛樂于一體的連翹種植項目,延伸產業鏈。同時,黃花溝村在縣統計局的協調幫助下種植連翹162畝,種植花椒35畝,車厘子20畝,栽種辣椒、包菜20畝,在馬山組建設集采摘、觀光、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農家綜合體。
只有創新思路,才能讓村集體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目前,黃陵縣共先后總結探索出“資源開發型、資產盤活型、特色產業型、循環農業型、村企合作型、聯農增收型、農旅融合型、服務創收型、聯村共建型”九大路徑模式,村集體經濟收入上年度總量達到9000余萬,其中50萬元以上示范村12個,百萬元以上經濟強村10個,千萬元明星村1個。
在村集體經濟快速壯大的過程中,村民不斷收獲著喜悅,滿載著幸福,更升騰著新的期盼和夢想。接下來,黃陵縣將乘風破浪、步步為營,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整合農村資源要素,盤活農村資源資產資金,最大限度激發農村經濟活力,繪好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和美鄉村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