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漢中市錨定“綠色循環·漢風古韻”總體定位,以最優的機制、最強的力量、最實的保障,縱深推進“減煤、抑塵、控車、治源、禁燃、增綠”六大措施,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聚焦重點,精準施治
按照“搬遷退出一批、升級替代一批、治理整頓一批、強化監管一批”的思路精準施治,對涉氣污染源逐一建立清單、明確標準,累計整治13個行業4600個涉氣污染源,其中搬遷退出110家揮發性有機物和粉塵排放單位;99座加油站、燃氣鍋爐完成升級改造;3988家餐飲、汽修、廣告噴涂商戶實施達標治理;289家施工工地、涉氣企業單位納入強化監管范圍。
多措并舉,控源減排
全市聚焦“減煤、抑塵、控車、治源、禁燃、增綠”六項重點,以“繡花”的功夫落實每一項舉措,實現大氣污染全領域監管、全過程治理、全方位防控,大幅度削減了污染物排放。減煤上,通過發放清潔取暖器材,補貼電費、氣費等方式,鼓勵群眾自愿改用電能、液化氣等清潔能源,積極穩妥推進市中心城區群眾取暖清潔能源替代,減少燃煤污染。控車上,淘汰國Ⅰ及以下“黃標車”39953輛、國Ⅲ及以下高排放機動車3376輛;建成11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和8家維修站,機動車尾氣排放上線檢測率100%,不合格車輛實施檢驗維護閉環管理。將工程機械等污染排放納入監管,完成7400余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抑塵上,對所有在建工地實施清單化管理,嚴格落實“6個100%”抑塵措施;800余輛渣土車、商砼車納入“天行健”GPS定位監管系統;加大道路揚塵管控力度,中心城區機掃率90%以上。治源上,堅持堵疏結合,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火電、鋼鐵行業78項超低排放改造階段性任務全部完成,全面實現超低排放;179座工業爐窯治理實現穩定達標,拆除80余座磚瓦窯、石灰窯,大氣環境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改善。禁燃上,市、縣、鎮、村實現網格化監管機制,嚴格落實田間地頭駐守巡查,加大無人機巡飛頻次,嚴防露天焚燒污染,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以上。增綠上,完成營造林38.85萬畝、全民義務植樹812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至63.81%,守好綠色生態本底。
科學治霾,提升效能
空氣質量監測上,251個監測微站和21個空氣自動站組成的感知網絡實現了各縣區重點鎮辦全覆蓋。露天禁燒管控上,123個高清紅外攝像頭組成的生物質禁燒監控系統全天候自動識別煙霧和火點,及時發現、處置露天焚燒秸稈、垃圾問題。固定源監管上,28家重點涉氣企業全部安裝聯網在線監測設施,涉土工地全部實現視頻監控聯網和顆粒物實時監測。精準管控上,聘請專家團隊開展“一市一策”駐市跟蹤研究,日分析、周研判,精確落實針對性管控措施,科學治霾水平顯著提升,為全力守護“漢中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