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旬陽市雙河鎮高坪社區護河隊長朱先萍和姐妹們的戶外活動日。一大早,她們會套上膠鞋、穿上紅馬甲,拿上火鉗、鐵鏟等工具,接二連三地從家中出發,再匯聚到當天的活動地點,等待隊長分配具體任務。
靄靄群山中,一朵朵醒目的“秦巴紅”如傲放枝頭的木棉點綴在碧水青山間,為錦繡山河平添幾分秀美。從2017年開始,朱先萍便帶領社區的姊妹們,常年活躍在保護生態環境的一線,撿垃圾、清溝渠、護河流,用身體力行的方式譜寫出護航生態保家園的巾幗之歌,用彎下腰肢、扮靚生態的堅持闡述著新時代的須眉之志。
從一枝獨秀到萬紫千紅
時間回溯到2017年的3月8日,彼時,脫貧攻堅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時任高坪社區婦女主任的朱先萍每日也是忙得腳不沾地,但為了聯絡群眾感情,強化女性群體間的凝聚力,朱先萍還是決定要在“三八”婦女節這天組織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什么活動既有意義又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呢?”思忖良久,朱先萍決定號召大家在社區周邊進行一次義務拾撿垃圾行動,隨即得到社區內9位姐妹的積極響應。“那天我們一大早就帶上工具,在雙河河道附近撿垃圾,看著環境變美了,大家心里都很高興,也不覺得累。”回憶起舊事,朱先萍眉眼帶笑。
社區不大,且都是熟面孔,大家閑諞時一傳十十傳百,朱先萍帶著大家拾撿垃圾的事很快引起了轟動,群眾爭相夸贊的聲音也傳到了雙河鎮黨委、政府的院子里。得知此事后,鎮上領導高度重視,不僅表揚了朱先萍等人,還積極推廣她們的行為,并在全鎮發出號召。
一石激起千層浪,以朱先萍等人組成的女子義務護河隊為樣板,高坪社區臨近的金盆、望月等村迅速響應學習,成立了由黨員、人大代表、群眾代表組成的義務清掃隊,開始不定期在村組道路、河道河畔開展撿拾垃圾、清除雜草、清掃路面等行動。隨著隊伍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全鎮19個村(社區) 陸續組建此類義務志愿者隊伍,從黨員、人大代表帶頭轉化為群眾自發參與,目前全鎮有穩定隊員2000余人,他們長期活躍在拱衛河流環境的前線,成為河長制工作中的中堅力量。
從單打獨斗到干群齊心
位于旬陽市東北部的雙河鎮,河網密布、山勢起伏,潘家河、西岔河、龍家河三條河流常年川流不息,120多條河溝交叉縱橫,滋養著居住于此的雙河兒女。多年來,當地優渥的生態環境一直是群眾引以為傲的名片,更有神奇險峻的天門山、引人入勝的水洞溝、渾然天成的龜山寨、生態秀麗的西岔田園風光等景區景點吸引往來游人流連忘返。
也正因如此,老百姓們保護生態的理念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根植在內心,使得他們對自己生活居住的環境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從朱先萍等人義務護河的個人行為,到當地政府一呼百應的集聚效應,體現出雙河鎮干群上下一心、當好生態衛士的決心。對此,雙河鎮黨委、政府圍繞愛心志愿清潔這一做法,逐步形成了“黨委引領號召、政府跟進保障、愛心人士發動、群眾廣泛參與”的機制和思路。由鎮河長辦牽頭,經探討商議形成了規章制度,包括隊員職責義務、隊員管理辦法、活動開展方式等,并逐人簽訂自愿承諾書,將愛心清掃護河固化為義務行動,為常態化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制度支撐。同時通過企業捐資、愛心捐贈、政府出資等方式為所有隊員購買外套、帽子、手套等服飾,配備了小推車、火鉗、鐵鏟等清潔工具,每年都為隊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為愛心義務護河隊發揮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保障。
本著“入隊自愿、退隊自由”原則,各村志愿服務隊建立完善人員臺賬,實行動態管理,每個村(社區)的志愿者隊伍骨干力量至少保持在30人,多則100多人。在尊重意愿、身體力行的前提下,號召在家婦女、愛心人士和青壯勞力參加,遇到重大節假日、雨雪天氣、河道漲水等情況,志愿服務隊臨時組織,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清潔行動。還建立了公平公正的考評制度,對每個隊員的相關信息、參加次數、活動表現都要據實記載,并通過一定方式定期公布晾曬,考勤結果與個人積分、評選推薦、激勵表彰相掛鉤,形成了見賢思齊、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從凡人微光到樣板示范
數年來,在政府堅持主導、群眾積極參與的舉措下,雙河鎮愛心義務護河隊先后得到各界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和各級水利部門的經驗推廣,原型拍攝微電影《護河女使者》在“學習強國”等多個平臺展播,并代表全省參加全國守護美麗河湖微視頻大賽。2020年6月,高坪社區女子護河隊隊長朱先萍被評為“全省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全國巾幗河湖衛士”。2021年高坪社區被評選為安康市學雷鋒“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朱先萍被評為“最美志愿者”。2023年,朱先萍被評為安康市“十大生態環保志愿者”,雙河鎮黨委書記張卿被評為安康市“十大生態衛士”。
去年3月25日,雙河鎮黨委、政府召開大會,隆重表彰了高坪社區、望月村等8個優秀村莊環境志愿清潔隊,以及胡玲、萬青亮等40名優秀村莊環境清潔志愿者,以殊榮和鼓勵贊譽她們守護生態環境、建設田園雙河的奉獻精神。
表彰背后的事跡亦是班班可考,在雙河百姓的見證里,更在綠水青山的笑顏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底,愛心清潔志愿團隊共清理衛生死角、雜物垃圾、河道岸坡掩埋垃圾等300余噸,為全鎮節省日常垃圾清運經費150余萬元,村莊院落、河道兩岸水環境大為改觀,愛心清潔“小作為”干成了美化家園的“大事業”。
而隨著志愿護河行動的深入開展,這支隊伍已從原來的單一義務清掃,發展成法規政策宣傳、基層民事調解、助推鎮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通過適時進行組織發動和業務培訓,志愿者隊伍就地轉化為政策宣傳、疫情防控、矛盾調解、安全穩定的“宣講員”“戰斗員”“守護員”,構筑起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的基層治理體系。
在雙河鎮黨委書記張卿看來,通過探索推行“志愿清潔·義務護河”的特色做法,雙河鎮的生態環境日趨向好。下一步,鎮黨委、政府還將更加堅定有力地推行這一長效機制,在制度完善、隊伍建設、網格管理、考核考評、激勵保障等方面,不斷探索改進,拓展提升,推動形成“一河一策”“因水施策”的共治局面,打造出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構建美麗生態的“雙河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