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山,姜拴勞都拎著沉重的油鋸。
推開房門的一剎那,我驚呆了:這才是真正的“家徒四壁”,除了一張單薄的床鋪、一個老式灶臺和一把磨得锃亮的?頭,數平方米的房間內,再無用于生活的任何器具。
也許生活,就這么簡單,一吃一喝,一睡一醒,一簞食一瓢飲。數千年前,古人就這么定義。
國家培養了15年,咱也得為社會作點貢獻
他叫姜拴勞,是丹鳳縣商山頂上的瞭望哨里唯一的工作人員。2004年,丹鳳縣在商山頂上建起了森林防火瞭望哨,推選了幾個人駐守,但都因山高坡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生活不便而被一一推辭。這時,39歲的姜拴牢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這個枯燥單調又隨時應激的特殊崗位。
姜拴勞17歲當兵,32歲退伍回鄉,在林業系統下屬單位工作沒多久,就因企業改制而下崗。他出生在丹鳳山區,自小與大山、樹林打交道,對林區有著深厚的感情,面對當時亂砍濫伐的林業亂象,他心生憂患,便給有關部門寫信建議成立林業檢查站。他的建議很快被采納,全縣成立了5個森林檢查站。2000年,姜拴勞擔任新成立的黃崗森林防火檢查站負責人,因工作盡職盡責,黃崗森林防火檢查站和站長姜拴勞多次榮獲先進嘉獎。
去商山瞭望哨上班那天,姜拴勞背著鋪蓋卷和簡單的灶具,沿著蜿蜒崎嶇的小道攀登了一個半小時,才來到商山頂上。推開哨所的門,冷冷清清的房子里,只有一張將要散架的木板床、一盞用玻璃瓶改裝的煤油燈和一個布滿灰塵的灶臺,他不由得茫然失措,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直至饑腸轆轆,才知道該做飯吃了。他撿起路邊干枯的樹枝,在冰冷的灶間燃起柴火,把僅有的一瓶礦泉水燒開,泡了一包方便面,算是開灶的第一頓飯。從此,他在商山頂上開始了漫長而難熬的守林生涯。
他不是沒有過躊躇,但回頭又想想,林場必須有人守護,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國家培養了15年,咱也得為社會作點貢獻。于是,他鉚足了勁,鐵定了心,既來之則安之,把商山頂上的瞭望哨當成了自己棲身的家園。同樣的,這份在別人眼里異常艱苦無法忍受的護林工作,在他看來也與在部隊里站崗放哨差不多,只是換了個地方而已。
我不圖掙錢,只想青山常綠
商山,位于丹鳳縣商鎮丹江南岸,因山形酷似“商”字而得此名,“商山雪霽”是古商州八景之一。秦末漢初,4位秦博士因避亂而來到商山,漢高祖十二年,張良出謀,呂后邀請,4人回朝輔佐太子劉盈,使其免于被廢,成功繼位。其后,他們功成身退,繼續回商山隱居,采食商芝、飲山泉水,因白發皓首而被稱為“商山四皓”,當地流傳有采芝歌、四摩女尋父等民謠和民間故事,還有商山寺、四皓墓等遺跡。
商山海拔1100米,屬秦嶺支脈流嶺山脈的主脈之一,周圍群山綿延,植被豐茂,林區擁有29處景觀,是黃羊、錦雞、黑熊、野豬、鹿、狼、蛇以及丹參、黃芪、桔梗、沙參、柴胡、連翹、五味子等動植物云集之處,也是丹鳳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地。
站在商山頂上遠眺,丹鳳城鄉的美麗畫卷盡收眼底,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波光粼粼的丹江河宛如一條銀色緞帶纏繞在商山腳下,把古老的商山與現代化的丹鳳縣城裝點得十分美麗,寧西鐵路、滬陜高速、312國道貫通南北、縱橫東西,把丹鳳的美譽帶到了全國各地。商山腳下,煙嵐裊裊,人群熙攘,白墻青瓦的農舍巧妙地鑲嵌在四季花海之中,曾經苦焦不堪的農人用舒心的笑容和時尚的穿著演繹著滋潤、舒坦的幸福生活。
守在商山頂上的姜拴勞,卻是另一副光景。他每天的工作任務,是負責東到資峪、南鄰寺坪、西至棣花、北界留仙坪的方圓31萬畝森林的防火信息監控、傳遞,并負責瞭望哨附近5000多畝林地的安全防護。他每天6點起床,每隔一小時就要爬上一次瞭望哨,用望遠鏡觀察方圓數十里范圍內林海的安全狀況,每天3次向場部匯報火情。如果沒有發現火情或亂砍濫伐等可疑現象,他就扛起?頭,到林中空地植樹、補栽,或檢查樹木有無病蟲害侵擾,直到天黑。20年來,不論刮風下雨、寒來暑往,他每天至少巡山2次,每次4個多小時;巡山途中,他始終帶著油鋸,每發現患有松材線蟲病樹木,便立即拍照、鋸掉,然后涂上藥物、用塑料紙包嚴實,做嚴密、科學地處理。與此同時,他經常一個人從山上走到山下,購買米、面、油、鹽以及煤氣、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又一個人將這些物品扛到山上。20年如一日,他訪遍了林區的所有樹木,踏遍了商山的每一寸土地,以山林為家,與鳥獸為鄰,同高山頂上的清風、白云作伴,堅守了7000多個日夜。雖然收入微薄,他從不在乎,而是在心里認定:“我不圖掙錢,只想青山常綠。”
曾經,姜拴勞因為同偷樹團伙搏斗而被砍傷了腿,主犯獲刑4年,他卻留下了下肢靜脈曲張的后遺癥;曾經,他因阻止村民采挖藥材而遭到痛罵,在來回5公里耗時2個多小時的取水途中跌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被趕集的群眾及時救醒。因經常護佑野豬、黑熊、毒蛇,他和它們交上了“朋友”,野豬經常在門口逗留,卻不拱他侍弄的菜;那些準時出發準時“收工”的狼群,也總是和他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彼此相安無事,和諧共處……萬物有靈,他是善良的,動物是有感情的,這種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令人驚奇而又動容。
20年來,姜拴勞跑遍了荊棘叢生的商山林區,穿爛了無數雙黃膠鞋。為提高林區干群生態環保意識、護好來之不易的森林資源,他每年都要提著白灰桶,去林區各屋場、進山路口刷寫護林防火標語,走村入戶向林農發放防火宣傳單、講解森林防火知識,累計書寫森林防火宣傳標語9000多條,向群眾宣傳森林防火安全保護知識2000多場次,受眾近萬人次;向上級準確報告森林火情115次,參與撲火28次,制止濫砍盜伐52次,為國家挽回財產損失100多萬元。他是一位堅強、忠誠、勇敢的“青山保衛戰”戰士,是商山林區“山有人管,林有人護”的圓夢人。
我走了,這林子誰來守護?
20年來,他一個人走過風雨和寒暑,與病痛和困難作斗爭;一個人看日升月落,度過漫長的寂寞時光。因為在他決意堅守山林,妻子和他離了婚,他不得不將一雙子女交給年邁的父母撫養。他的心里只有商山林區,他的精神與靈魂同這一方山脈和山林相通,懂得它們的寒暖與溫涼,懂得它們的需求與饑飽,更懂它們的健康與病痛。許多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站在商山頂上,看著山下璀璨的萬家燈火,心里無比寧靜與滿足。
如今,一雙兒女已學有所成,并成家立業。孩子們回到丹鳳,登到商山頂上,看到他清貧的生活和簡樸的飯食時,禁不住落下眼淚,勸他辭了工作,他們給他養老。他說:“我走了,坡誰管,山誰看,這片林子誰來守護?我也舍不得山上的動物們呀!”見他如此堅決,孩子們不再勸說,而是千叮嚀萬囑咐,一邊走一邊回頭張望。
春風有信,青山作證。作為一名退伍老兵和共產黨員,姜拴勞把最美好的年華無怨無悔地奉獻給了巍巍商山,用忠誠擔當、默默堅守與辛勞付出,守護了商山的平安、林區的安全。2021年4月,姜拴勞被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和市林業局授予“商洛市最美生態衛士”稱號;2023年4月,他又榮獲第一季度“商洛好人”稱號。
如今的商山,已成為國家儲備林項目落地的首選地之一。姜拴勞一如既往,堅守護林初心,永葆黨員和軍人本色,始終把守護林區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不負重托,用實際行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敢為人先,勇當先鋒。當通行的記者要為他拍電視片時,他反倒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只做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與榮譽無關。”
說罷,姜拴勞拎著那把陪伴他多年的?牙子,繼續向山林深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