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西安國際港務區與咸陽市高新區共同簽署西安—咸陽一體化合作協議,此次合作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的務實舉措。
咸陽市委書記夏曉中,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西安浐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孫藝民,咸陽市委副書記、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賈珉亮,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馬選利、許曼參加簽約儀式。簽約儀式由咸陽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鐘偉主持。
儀式上,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馬選利與咸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毛建榮共同簽署《西安—咸陽一體化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高新區將推動雙方在產業協同、科技創新、貿易通道、人才資源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積極發揮雙方產業優勢,搭建企業對接平臺,加強產業鏈配套聯系,增強協同研發能力。促進企業產品“互配互采”,形成“互為上下游,延長產業鏈”的發展格局,提升產業創新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力爭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帶動性的行業領軍企業。雙方將依托中歐班列長安號國際貿易大通道,互相設立制造基地和銷售中心,推動企業拓寬市場渠道,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生產規模,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同時雙方還將共建人才資源共享平臺,共同打造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推動雙方務實合作。
合作協議的簽署為西安國際港務區和咸陽高新區共同搭建協同創新平臺、賦能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新的契機。雙方將以本次簽約為起點,立足使命定位,整合優勢資源,積極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合作,攜手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咸陽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高新區,規劃面積123.39平方公里,是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是秦創原咸陽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
咸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毛建榮介紹,目前,咸陽高新區形成了以“電子顯示、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型合成材料”為主四大主導產業,產業聚集能力不斷增強,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咸陽高新區已成為中國西部唯一的國家級顯示器件產業園、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國家級示范園區、陜西省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
“咸陽高新區以占全市1.2%的面積,貢獻了全市15%的生產總值、18%的工業生產總值、71%的進出口總額,其中冠捷科技、彩虹光電等企業制造的‘咸陽屏’通過西安國際港務區中歐班列長安號走向世界各地。”咸陽市委副書記、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賈珉亮表示,咸陽高新區與西安國際港務區是緊密相依、人文相親、經濟相融的好鄰居,更是功能協同、優勢互補、資源共濟的好兄弟。隨著合作協議的簽訂,咸陽高新區將深入加強與西安國際港務區在產業協同、科技創新、貿易通道、人才資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動雙方實現共贏。
近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以“建設世界一流內陸港打造雙循環核心樞紐”為目標,以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為統領,全力推動港產、港貿、港城融合發展,服務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今年1—6月,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2619列,同比增長46.2%,占全國總量的1/4,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標穩居全國第一。產業升級提速,臨港產業集群效應顯現,港產港貿港城融合發展,國際貿易規模持續壯大,正在全力構建面向“一帶一路”的國家級人文交流平臺。
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許曼表示,西安國際港務區將以本次簽約為契機,持續深化交流共建機制,推動與咸陽高新區在通道、產業、貿易、人才和科創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為西咸一體化、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和陜西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西安京虹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臨港產業園內的一家液晶面板綁定制造企業。在該公司總經理曹文看來,此次兩區達成合作,為兩區企業形成產業配套,提升產業鏈聚集度開辟了“綠色通道”,為推動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構建穩定的供應鏈合作模式、實現企業間的互利共贏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合作平臺。“京虹顯示科技將抓住本次合作協議簽訂的契機,強主業、增韌性、重效益,為國際港務區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簽約儀式前,咸陽市委書記夏曉中會見了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西安浐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孫藝民一行,并就推動雙方務實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