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孫家貶村的村民們不懼酷暑搶抓農時,他們正挽起褲腳、擼起袖子在村道旁的川道水田里忙著插秧。綠油油的稻田生機盎然,村民們滿身泥濘依然干勁十足、一絲不茍地完成稻田插秧工作,他們滿心歡喜地期待著3個月后豐收季的到來。
說起“蓮稻共生”生態種植模式,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孫家貶村黨支部書記匡志義娓娓而談:“這是我們村這幾年一直在探索的新路子,我們村利用“蓮稻共生”生態種植可以達到魚藕、魚稻共生互利,每畝藕田可以產蓮藕3000斤,水產品1000斤,畝均收益能達到19000元,可以帶動周邊20余名村民務工就業。按照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原則,能夠有效地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激發村干部干事的精氣神。”
2022年孫家砭村在紅土鎮政府的支持下,嘗試種植水稻、蓮藕等農作物。2022年5月“蓮稻共生”生態種植產業(一期)共種植實驗黃金稻2.3畝,九眼蓮3畝,10月共收獲黃金稻1400斤,測算九眼蓮9000斤,黃金稻畝均收益3000元,蓮菜畝均收益9000元,初步驗證紅土川道適合種植的蓮藕、水稻品種。
這樣的種植模式不僅提高了水稻的種植效益,拓寬了農戶增收渠道,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豐厚的收獲也使得以往依靠小麥、玉米等旱地農作物種植吃飯的村民們,逐步打消了種植水稻、蓮藕等水田作物的顧慮。
據了解,紅士鎮孫家貶村“蓮稻共生”生態種植基地共占地72.4畝,總投資380萬元,建設蓮塘、稻田、陸基高位池等生產設施,新建便民橋1座,新建、改造生產用房1000平方米。今年,將通過蓮稻共生生態種植(二期)擴大規模,增加陸基高位池用于養殖鱸魚為主的特色水產,蓮塘放養鯽魚為主的魚種。
紅土川道水資源較為豐富,紅土鎮政府前期多方考察,引進“蓮稻共生”生態種植模式實現一田多用。對于印臺區而言,“蓮稻共生”這樣的全新種植模式充滿了挑戰。對此當地紅土鎮政府充滿了信心,副鎮長徐靜說道:“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在紅土川道推廣魚藕混作,立體種養、循環利用,高產高效的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實現糧食的增產增收,實現一水兩收,一田兩用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