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超千家銀行分支機構終止營業。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融許可證信息查詢系統顯示,截至《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稿,今年以來,有1433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終止營業,其中農商銀行分支機構退出占比近四成。與此同時,共有近882家銀行分支機構新設成立。自此,整個銀行系統凈“瘦身”551家銀行分支機構。
具體數據來看,在這1433家終止營業的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中,其中農商銀行有567家、國有大型銀行有404家、股份行132家、城商行330家。農商銀行和國有大型銀行占比較高,分別達39.6%和28.2%。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終止營業的原因較多。他解釋稱,原先國有大型銀行和部分農商銀行的分支機構擴張速度快、數量大。但隨著不斷發展,部分分支網點如果出現盈利無法持續覆蓋成本,并在獲客方面缺乏優勢等狀況,就可能需要對網點布局進行優化。另外,在周茂華看來,數字化發展和金融服務線上化愈發明顯,與銀行網點智能化改造等,都會導致部分銀行對一些分支機構物理網點布局進行優化。
事實上,國有大型銀行分支機構退出大多因為業務調整和優化,大型銀行可能在調整其業務策略和重點領域,關閉或合并一些分支機構以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另外,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大型銀行可能更加注重數字化服務和在線渠道,因此可能減少實體分支機構的數量。此外,大型銀行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可能選擇優化分支機構網絡以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而農商銀行退出較多的原因可能涉及經濟結構轉型和金融科技影響。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變化,部分農村地區的銀行分支機構可能面臨經營困難和盈利壓力,不得不退出市場。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發展為農村地區提供了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如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等,可能減少了對傳統銀行分支機構的需求。
銀行營業網點是商業銀行機構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資源,做好網點的布局選址、充分發掘網點價值對銀行來說至關重要。記者注意到,相比之下,中小銀行的網點數量總體呈現逆勢微增的態勢,而不同銀行的分化較大。以南京銀行為例,此前該行董事會通過的《江蘇省內分行機構發展規劃(2022-2023)》就明確:預計至2023年末,該行營業網點將較2020年末新增50%,即100家,屆時總量將達到300家。
“網點是銀行提供服務的重要載體,銀行網點設置需要考慮人口集聚、商業密度,及相關區域未來發展定位及趨勢等,考慮網點周邊交通便利程度及周邊商業服務配套是否齊全,網點選址的成本高低等,既要為客戶提供盡可能的服務便利,也要提升銀行物理網點形象和知名度。”周茂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