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筆者從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總工會獲悉:自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開展以來,漢陰縣總以“入會+服務”一體化推進為中心,多舉措提升服務水平,促進工會組織高質量全方位覆蓋。
該縣總工會按照“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發展到哪里,黨建、工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的工作理念,主動聯系縣市場監管局等重點行業部門,摸清底數、掌握實時數據、精準匹配建會方向,制定《漢陰縣新業態群體工會組織建設實施方案》,指導快遞、網約送餐行業建立聯合工會4家,指導家政服務公司、物業公司、保安公司等企業單獨建立工會組織11家。目前,該縣已建立各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基層工會組織15個,累計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400余人。
從小事情入手,從細微處著力,該縣總工會針對職工需求,制定服務清單,開展系列暖心活動。為環衛工人、外賣騎手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贈送職工互助保險4萬余元,并在“六一”兒童節對其子女進行關愛慰問。近年來,漢陰縣總工會累計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0余件,幫扶慰問600余人次,幫扶資金10萬余元,增強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對工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該縣總工會大力培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先進人物典型,推薦榮獲市級勞動模范1人,安康市五一勞動獎章1人,縣級勞動模范6人,評選榮獲崗位標兵、技術能手共計16人。在勞動者驛站、城區中心廣場等地宣傳先進人物的事跡,展現勞動者風采,增強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成就感。
同時,投資20余萬元在城區戶外勞動者較多的社區、街道、公共服務場所建成勞動者驛站6處,并配備了空調、取暖器、飲水機、微波爐和雨傘、報紙雜志等物品,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戶外工作者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還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子女“微心愿”活動,真正讓工會組織成為職工群眾靠得住的“娘家人”。
“下一步,我們將探索黨工組織同建、活動同搞、陣地同用、資源共享的工作模式,把職工的權益維護、困難幫扶等工會元素納入工作體系,有效帶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組織建設水平的提升。”該縣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