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28 日,神舟十五號搭載種子交接儀式在楊凌國際種業大廈舉行。交接儀式上,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馬江濤向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祝戰斌移交了由學校培育的在太空遨游了186天的小麥育種材料,并頒發公證證書。
2023年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由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自主培育的小麥品種“武農981”和兩個小麥育種材料“楊職99”“楊職111”,跟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一同返回,完成了186天的“太空之旅”。
2022年,陜西省政府駐京辦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動對接、充分溝通、積極爭取,聯合楊凌示范區等有關方面促成陜西參與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搭載試驗。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積極組織申報,其中一個小麥品種和兩個小麥育種材料,共60克種質材料用于航天搭載誘變育種。
“武農981”是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趙瑜研究員團隊培育的大穗大粒優質高產小麥品種,于2021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武農981”株高75厘米,株型較緊湊,抗倒性較好,穗粒數54.4粒,千粒重55.9克,平均畝產1240斤,最高畝產1500斤以上,可有效抗感紋枯病、中感赤霉病、條銹病、葉銹病和高感白粉病等。
小麥育種材料“楊職99”由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王穩江副教授團隊培育。該小麥為半冬性,全生育期220天。幼苗半匍匐,葉片寬短上挺,葉色灰綠,分蘗力較強,春長勢好。株高76厘米,株型較緊湊,抗倒性好。穗層較整齊,落黃好。穗型長方形有絨毛,短芒,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較好,穗粒數65粒,千粒重60克。
小麥育種材料“楊職111”由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王穩江副教授團隊培育。該小麥為冬性,全生育期220天。幼苗匍匐,葉片細長半上挺,葉色灰綠,分蘗力較強,春長勢較好。株高85厘米,株型較緊湊,稈壁厚抗倒性好。穗層較整齊,落黃好。穗型紡錘形,長芒,白粒,籽粒全角質,琥鉑色,飽滿度較好,穗粒數60粒,千粒重56克,田間綜合抗病好。
據了解,航天育種是通過強輻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綜合環境因素誘發種子產生遺傳變異,具有有益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等特點,其變異率較普通誘變育種高3—4倍,育種周期可較常規雜交育種縮短約1倍,可明顯提高育種效率,助力種質資源創新和新品種選育。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育種團隊將利用此批“太空種子”開展地面延續育種工作,充分發揮航天育種優勢,選育一批大穗大粒、超強筋高產硬粒、多抗、產量高,廣適,深受企業、農民喜歡的小麥新品種,為我國種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楊職力量”。
據悉,本次交接的航天育種搭載實驗種子主要包括糧食、油料、水果、蔬菜、中草藥五大類18個品種的種質資源,共計32499粒29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