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記者從咸陽市民政局獲悉:咸陽市公布全市首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全市有56個千年古縣、千年古鎮等地名入選。
此次評定嚴格參照民政部《地名文化遺產鑒定》(MZ/T 033—2012)標準,范圍為專名沿用時間較長、地名文化內涵豐富、有重要傳承價值、知名度較高的古縣、古鎮、古村落等,還涵蓋了一些近現代重要地名、紅色地名和著名自然地理實體。各縣市區結合地名的語言文化特色、實體文化特色、社會公眾認可度、珍稀續用意義和革命傳統等內容積極申報推薦,市民政局組織市地名專家庫從時間要素、文化含量、影響程度、傳承價值等方面進行充分研討、聯合會審、評定打分,最終將符合認定條件的優秀地名列入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千年古縣類地名文化遺產中,有興平市、武功縣、乾縣、禮泉縣、涇陽縣、三原縣、永壽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10個地名,與咸陽千年建城歷史息息相關。在千年古鎮地名文化遺產中,有武功鎮、薛錄鎮、臨平鎮、魯橋鎮、鐵王鎮、阡東鎮、趙鎮7個地名;在千年古村地名文化遺產中,有馬跑泉村、大姑村、袁家村、薄太后村、鳴玉池村、小靈臺村、大佛寺村、趙家洞村等25個地名,咸陽本土民風特色、歷史文化底蘊充分彰顯;在近現代重要地名、紅色地名文化遺產中,有馬欄鎮、安吳村、爺臺山等13個地名,咸陽紅色革命傳統永續千秋。在著名自然地理實體地名文化遺產中,有石門山等1個地名,也具有較高的生態地理知名度。
本次地名文化遺產名錄的正式公布,標志著咸陽市地名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邁上新的臺階。下一步,咸陽市將按照“統籌規劃、全面保護、突出重點、分類實施、逐步推進”的原則,進一步深化地名文化遺產鑒定工作,制定地名文化保護措施,加大地名文化宣傳力度,逐步完善各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全面推進省、市、縣三級地名文化保護體系建設,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