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和企業聯營,企業派指導員手把手教我們種茶和售茶技巧。現在我們村很多人都不用外出務工了,在茶園工作每個月收入3000多元,年底還能拿900元分紅。”8月14日,商南縣試馬鎮郭家埡村村民夏彩琴說。
針對農村閑置資源整合不足、增收路徑單一等問題,商南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線,深入開展“三聯三促”活動,著力推動特色產業增效、集體經濟增值、黨員群眾增收,為促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村企聯營促產業興旺
“茶葉要賣上好價格,每年都要搶時令。以前,為了搶摘‘明前茶’,我們公司要到湖北、河南等地聘請采茶工,用工成本高,還經常招不到人。村企聯營黨支部成立后,我們培養了21名黨員,在當地開展技能培訓,帶動200余名本村群眾務工增收,也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郭家埡村與沁園春茶葉公司聯營黨支部書記王超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5月,村集體收益12萬元。
近年來,商南縣創新推行“支部+五聯”模式,建立村企聯營黨支部,將企業需要和各村需求有效鏈接。村集體采取現金土地入股、基礎設施配套入股、勞務服務等途徑,每年從龍頭企業獲取收益。按照“企業發展到哪里,服務保障就跟進到哪里”的要求,開發“項目服務”“供需臺賬”“用工就業”等合作項目,致力走出一條黨建搭臺、村企唱戲、合作共贏的路子。
據了解,試馬鎮村企聯營黨支部成立后,全面整合9家茶葉企業和6個合作社的土地、人力、技術等資源,統籌資金2500萬元,新建無性系茶園2500畝,改造老茶園1500畝,組建勞務隊5個,新培育秦園春茶、黃茶、白茶、泉茗等24類新品,帶動1220戶3568名群眾穩定增收。
村村聯動促資源聯結
“我們村的農家樂、果樹栽植等產業很早就起步了,但因為一無技術二無銷路,一直發展不起來。今年,我們以‘三聯三促’活動為契機,與產業強村蓮花臺村成立了聯合黨支部,整合兩個村的資源、項目,共同創辦了宿楊林農旅融合項目基地,將農家樂、冷水魚養殖、垂釣、水上樂園等產業進行整合,抱團發展。”8月14日,汪家店村黨支部書記曹林介紹,“基地開辦一個月以來,已實現營收20萬元。”
今年以來,商南縣深入推進“三聯三促”活動,按照“強弱結對、地域相連、一體發展”的思路,探索建立產業聯村黨支部,成立專業合作聯盟或聯合公司,整合各村的扶持資金、土地資源、固定資產等,實現以強帶弱、聯動發展,雙方收益按保底分紅和資源折股量化分紅方式進行分配。
新思路帶來新出路。過風樓鎮柳樹灣、白玉溝、雙垣三個村組聯建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落實,建成獼猴桃基地1000畝、水雜果基地500畝,培育了肉驢、小龍蝦養殖等特色產業。富水鎮油坊嶺、龍窩、赤地、馬家溝、茶坊、洋淇等6個村組建聯村黨支部后,流轉整合林山土地近3萬畝,建成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中連片茶葉園區。十里坪鎮中棚村與十里坪社區組建冷水魚產業聯村黨支部后,中棚村立足本村產業資源,利用合作企業信息資源優勢,幫十里坪社區引進水產養殖企業兩家。
結對聯建促效率提升
“過去村上爭取項目、資金,需要上級單位一把手拍板,遇到問題經常要等,村上要主動到縣上對接聯系。開展‘三聯三促’活動后,我們與包扶單位組建了聯建黨支部,部局領導主動到村開展共駐共建活動,現場解決困難問題,村上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8月14日,商南縣二郎廟村黨支部書記王書晶表示。
“三聯三促”活動開展以來,商南縣推動包扶單位與村黨支部共建聯合黨支部,建立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每年組織開展共開一次主題黨日、共講一次書記黨課、共推一次黨建觀摩、共辦一次志愿服務、共解一件實事難題“五個一”活動。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例會,共議項目謀劃、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重大事項,充分發揮機關組織優勢、資金優勢、資源優勢,推動資源要素向鄉村振興一線流動。
截至目前,全縣組織165個駐村單位黨組織、30家企業下沉到村,組建聯合黨支部128個,深化產業共營、人才共育、文化共興、生態共創、組織共建機制,扎實開展黨建系列活動,爭取到村項目81個,幫助發展種植產業6.18萬畝,帶動5355戶16127名群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