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南劉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內剛剛鋪好有機肥的大棚土壤
“村上‘一園八區’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怎樣助力鄉村振興?”
8月16日,走進秦都區雙照街道龐南劉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等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在龐南劉村的集體經濟產業園內,村民正在對大棚的土地鋪設有機肥,讓土壤變得更有養分。
“鄉村要振興,要先發展產業。”雙照街道龐南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盟說。
該村邀請楊凌專業團隊進行實地考察、精心設計、科學規劃,制定發展藍圖,通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返租”形式從2021年6月開始陸續流轉土地518畝,建設龐南劉村集體經濟產業園,打造“一園八區”產業發展格局,包括農耕生態文化園,基本農田糧食種植區、大棚種植區、大田蔬菜種植區、時令水果采摘區、油葵油菜種植區、教學研示范區、農耕文化感受區、共享農場體驗區八個特色功能區。發展蔬菜瓜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和無公害采摘、農耕文化教研體驗等項目,并帶動村里剩余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去年結算勞務費28萬元。
園區設立了黨員示范崗、黨員示范棚,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打造“黨群致富共同體”。
目前,產業園大棚項目區已建成并成熟運營大棚54座、種植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300余畝,實現畝均分紅1200元,集體經濟年營收達到80萬元。村上投資280萬元占地10畝的高標準大跨度拱形溫室大棚已完成,預計年產值120萬元。
同時,以“美麗鄉村”項目為切入點,改造排水溝2800米,栽植綠化樹木1000余棵,安裝路燈75盞,修建文化墻1000平方米,全面落實環境衛生長效機制,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我們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以黨員戶為中心戶,帶動周邊群眾戶,治理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李盟說,只有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該村結合村情民意,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探索成立以老黨員、老書記、老村長、老鄉賢、老工匠為主的“五老說事團”。發揮老同志經驗和威望優勢,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調解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教育引導群眾樹立文明鄉風,移風易俗。
自全省“三個年”活動開展以來,龐南劉村黨員干部心更齊了、勁兒更足了,使集體經濟產業園“一園八區”全面發揮作用,帶領群眾在建設“創意田園,生態南劉”的新征程上奮力前進。
“把產業發展好、村子建設好,讓老百姓們在家門口看到增收致富的希望。”李盟介紹,將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進一步提升水、電、路、排水等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建設一米菜園,打造人文景觀大道。建設農家古法榨油坊,對自產的小麥和油菜進行深加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打造綠色環保、營養健康的龐南劉農產品名片,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現如今,通過產業發展壯大,村民的腰包鼓了、干勁足了,整個龐南劉村都在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