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全域處于秦嶺腹地,素有“秦嶺天然藥庫”之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豐富的道地中藥材,適生中藥材1192種,連翹、丹參、桔梗等“十大商藥”享譽全國。其中,連翹是我市的“市花”,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其花開是景,葉出為茶,結果成藥,既是商洛市“十大商藥”的優勢品種,也是綠化美化的優良樹種。多年來,我市充分利用山大坡廣的優勢,大力發展連翹產業,給群眾免費發放連翹樹苗,引導群眾發展連翹產業;同時,各級政府以及林業部門牽頭在荒坡植樹造林,為群眾栽下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立秋前后,商洛的連翹已經成熟。在許多農村,人們互相打招呼不再問“吃了么?”而是“今天捋了幾斤?”村民像尋寶一樣熱情高漲,一批一批上山,采擷價格暴漲的連翹。
連日來,記者先后來到洛南縣石門、麻坪等地,走訪了多名采藥的村民和收購藥材的商人,看他們如何在得天獨厚的天然藥庫中“刨金”。
收藥人穩賺不賠
在洛南縣石門鎮街道,每天都能看到附近村民在藥材收購點扎堆賣連翹的熱鬧景象。7月26日,在興隆街中藥材農副產品購銷部,負責人吳萍忙著給村民拿來的連翹過秤,然后算賬、付錢。
吳萍和丈夫六七年前繼承了父母做了三四十年的藥材購銷生意。作為一名80后,她身上已經具備老生意人的氣質,手腳麻利,對人大方熱情。來賣藥材的幾乎都是老顧客,有附近村莊的,也有翻山越嶺從麻坪、石坡趕來的,有的提著幾斤連翹,有的用摩托車、三輪車帶著幾大蛇皮袋干連翹葉子。
吳萍說,眼下正是連翹、五味子等藥材成熟的時節,今年連翹行情比較好,從5月份開始收購,價格一直在上漲。“從開始的鮮品10來塊錢1斤,漲到今天的三十二塊五,干品收購一百七八一斤,可以賣到200多元,連翹葉子也可以賣到四塊一,可以說是百年不遇的高價。”吳萍一邊忙碌,一邊和記者聊著。她和丈夫接手購銷部的時候,連翹最高價錢是每斤七八元,到現在翻了4倍多。今年連翹收成一般,石門街道有藥材收購門市3家,加上散戶共十五六家,每天出貨十四五噸。
橫穿石門鎮的202省道邊,收藥材的攤位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個,許多原本不收藥材的人,今年都開始收購藥材了。在路邊收購藥材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已經10多年不做生意了,今年兒子沒事干,他們又開了門店,就是因為看到了今年連翹行情不錯。
他們基本上都是當天收,當天出貨,雖然利潤有限,但是保證穩賺不賠。王女士說:“基本上都賣給了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的客商。現在都是信息網,
打個電話客就來了。”
王立是石門鎮橋河村人,是為數不多的加工干連翹的收購商之一。8月9日,記者來到王立的藥材收購站,他和父親以及一個雇傭的村民正忙活著加工新收購的鮮連翹。青色的連翹被裝進一口大蒸汽鍋里,上面用毛毯捂好,半個小時后,蒸熟的連翹被倒進兩張18平方米的特制炕床上烘烤。王立顧不上滿頭大汗,快速往灶膛里加煤炭,隨著風機轉動,熱氣被吹到炕床下面,濕漉漉的連翹上方立刻冒起白色水霧。一旦開始加工,便日夜不停,一邊蒸一邊烘烤,需要兩天一晚才能將一床連翹烘干。雖然加工干連翹成本高、風險大,但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王立不但在當地收購,還從丹鳳等地調貨。采訪的時候,他已經加工連翹10多噸,還在繼續調貨。加工好的干品被裝進大蛇皮袋子里,整齊地存放在庫房,等一個更好的價格賣給藥廠。
采藥者蜂擁上山
隨著連翹價格持續上漲,今年上山采連翹的人比往年多了許多,連七八十歲的老人都加入了采摘隊伍。村上有些原本干建筑活的、打零工的,凡是能上山的人,都回家上了山。
8月1日一大早,在通往石門街道的大路上,74歲的張云英擔著兩袋子連翹葉子,腳步輕快地趕往街道。她是花廟村村民,自己栽種了一畝地的連翹,今年賣了1000多元,現在又摘了葉子去賣。
今年80歲的張金華是麻坪鎮三興村人,背著3斤半連翹,從麻坪翻山來到石門街出售,這是他頭一天早上7時到下午3時累計8個小時上山采得的成果。“現在采摘已經進入尾聲,一天采三四斤都算不錯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臺峪(已并入三興村)每天就有50多人上山捋連翹。”張金華說。
孫秋嬋一家是石門鎮石門街社區人,丈夫和兒子原本在附近干建筑活,端午節前后,一家三口開始上山采連翹。他們騎著兩輛摩托車,從附近的山上開始,把石坡、巡檢、陳耳等地的深山都跑了個遍。不管他們到哪里,都會碰到一群“同行”。
“往往山下的摩托車就能停二三十輛。連翹都長在偏僻的地方,經常上山就要走三四公里,根本沒有路,要用手抓住樹根、石頭,然后再找放腳的地方,上去了也要一手抓著東西,用另一只手采。餓了就吃干糧,渴了就喝山泉水。”孫秋嬋用十分形象的話語描述著上山的艱苦,“有時候眼看著一棵樹上果子結
得很繁,但我不能去摘,因為它長在懸崖邊上,掉下去就是要命的事。”
有時候,他們剛到山上,雨就來了,躲也沒處躲,就那樣在雨里淋著。在密不透風的林子里,即使不下雨,濕悶的空氣也會把人渾身打濕。路途艱辛、蚊蟲叮咬,這都是山里人能夠克服的,最怕的是碰上蛇或者山豬等野獸。
兩個多月的風餐露宿,讓孫秋嬋瘦了七八斤,臉龐被曬得黝黑,說話都有氣無力。但是,休息了一天后,他們又出發了,這次他們要去更遠的地方,親戚已經探過路了,說那邊山上有連翹。辛苦了兩個多月,孫秋嬋一家三口掙了兩萬多元,算下來要比干建筑活強多了。
位于石門鎮楊河村的騾子峪是一個大山谷,里面有四五條溝,兩邊都是大山,樹林茂密,有大量野生連翹。8月13日下午7時,天色漸暗,只見十多輛摩托車接連從峪口出來,每輛摩托后面都帶著一小袋連翹或者大袋連翹葉子。家住楊河村的雷永時告訴記者,這一季他采連翹收入了1萬多元。
韓蘭芝的家就在騾子峪水庫附近。8年前,夫妻倆和大兒子在峪里承包了十多畝地,栽種連翹。今年采收連翹400多斤,賣了1萬多元。她告訴記者,現在山上的連翹基本上都沒有了,前一個月,每天都有上百輛摩托車進山,把進溝的路都堵了。
由于野生連翹大都長在深山中,今年因上山采藥出事故的人不在少數,但在利益的驅動下,人們還是紛紛涉險采摘。這一季采藥人平均收入四五千元,比他們在附近打零工都要掙得多一些。
“天然寶庫”亟需保護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炎等作用,是連花清瘟膠囊、銀翹解毒丸、雙黃連顆粒等許多常見中
成藥的主要組成成分,市場需求較大。
據市中藥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曹小軍介紹,商洛屬于連翹的道地產區。目前我市連翹總面積87.42萬畝,其中人工種植面積44.54萬畝,年產量2.68萬噸,產值30多億元;野生連翹面積42.88萬畝,今年產量2萬多噸。連翹產業已成為我市農民致富增收的富民產業,因此,促進連翹產業提質增效、打造“商洛連翹”優質品牌尤為重要。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今年各地普遍存在搶采掠青現象,尤其是野生連翹搶青更為嚴重。
韓蘭芝告訴記者,實際上,七八月份連翹才成熟,但是人們五六月就上山了。她自己種的連翹不愿意早采,但是有人偷采,雖然他們日夜看守,因為面積比較大,很難防住。采葉子時,許多人連枝折斷,把來年開花結果的花胎都破壞了,這對連翹持續發展是一種嚴重打擊。許多采藥人也對搶青現象表示無奈,明知道破壞持續發展,但“自己不采別人也會采”。
收購藥材的王女士告訴記者,連翹收購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前期的連翹沒有成熟,基本沒有藥性。他們收購的時候也不想早收,但是有人拿來了,他們如果不收,怕損害市場信譽。
“三年疫情,連翹市場需求量劇增,加之近兩年來山西產區頻發連翹花期低溫凍害,造成產量銳減,全國連翹市場供不應求,貨源嚴重短缺,漲價就成了必然。”曹小軍說,“自2021年以來,連翹價格逐年飆升,今年每公斤鮮品價格逼近70元,創歷史新高,更加刺激了群眾搶青的行為。我市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都曾發文件、發通告制止搶青,但效果甚微。我們還在許多媒體、平臺就連翹青采的危害專門發過警示文章,但效果都不理想。”
洛南縣林業局產業辦主任李雙俊告訴記者,今年6月,洛南縣政府就發布了禁止連翹搶采掠青的通知,林業部門也對有關行為進行了打擊處理,但是力量不足,收效不大。采訪中,村民也告訴記者,洛南縣一些鎮、村也都通過發布禁止搶青通告、宣傳搶青危害、在進山路上堵截等方式進行管理,但是山大人多,管理起來難度很大。
曹小軍說,就連翹什么時候采收最合適這個問題,去年中藥辦專門做過調研。他們在商州、洛南、商南、山陽4個縣區各設置了一個采樣點,從6月下旬至8月中旬,每隔半個月采一次樣品,共采了16份樣品,送交陜西中醫藥大學對其折干率和藥用成分含量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我市連翹的最佳采收期應該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為此,記者在此鄭重呼吁,為了打造我市連翹優質品牌,讓這一惠及千秋百代的產業持續發展,保證群眾不斷受益,采摘藥材的群眾和購銷的商家請務必提高保證產品質量的意識,互相監督,有序采收,給藥材留足自然成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