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正在試驗太陽能移動噴灌技術,地下正在研究節水耕作栽培、節水灌溉技術。8月24日,在楊凌示范區中國旱區節水農業研究院,白色的大棚里先進的滴灌系統和基于該系統發展而來的節水農業,將引領旱區現代農業發展。
6月正式成立的中國旱區節水農業研究院,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立的跨學院、跨學科,相對獨立的學術研究機構和多學科共享的研究平臺,下設作物需水調控、節水耕作栽培、節水灌溉技術、水土資源管理等研究所,經過艱苦的努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節水農業領域有著較強的影響力。
研究院里,一處模擬玉米種植的根系檢測控水試驗場格外引人注目,20根3米高的玻璃管有序排列,透過玻璃管,可以清晰看到不同深度的土層情況,還可以直接觀察到作物根系的生長狀態。“節水抗旱是一項精準研究,研究院采用多種測量手段,除了地面上看得見的地膜、灌溉設備,內在的機理同樣重要,可以有效對比出不同組合下的水利用情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旱區節水農業研究院院長蔡煥杰說。
行走試驗田里,既有用于地表灌溉的滴灌系統,也有深埋在地下3米的滴灌系統。有的滴灌管道采取壓力補償技術,有的滴灌管道平鋪地面。無論哪種系統和技術,水肥都會精確且等量地慢慢滲入作物根部,滿足作物的生長需要。研究院還建成了灌溉水力學大廳、土壤水分轉化試驗場與地下廊道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試驗設備。
降水是我省陜北黃土高原寶貴的農業可用水資源。蔡煥杰介紹,研究院技術團隊主攻陜北雨水集聚深層入滲技術和雨水集蓄水肥一體補灌技術。建造出根域微型中深層立體集雨工程,構建了雨水集聚深層入滲技術,實現當季降水到根區土壤水的直接補給利用,有效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同步緩解了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問題。
目前,楊凌示范區的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建設有自主創新的智慧溫室、7種不同類型日光溫室39座,清潔能源中心、二氧化碳生產車間、水肥一體化供應中心等。進入園區,全自動化垂直農業生產系統展示區,菠菜和生菜依靠設定好的光照與營養液,便可實現無土無日光栽培。“我們所用到的營養液是全年循環使用的,使用過后會進行回收消毒,重新添加營養成分。節水效率能達92%。”楊凌農科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猛說。
作為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示范區在良種繁育、智慧農業、耕地保護、節水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創新成果,成功探索出一條以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的特色發展道路。楊凌農業科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根發芽,結出了豐碩果實,為推動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作出了貢獻。